最近,臨城縣的趙志感覺有點“窩囊”。他經營的建筑公司競標一個800萬元的工程項目,本以為“志在必得”,最后卻被取消了競標資格。
為什么?原來是卡在了納稅信用上。該公司的納稅信用為“C”級,比較低。
趙志與稅務部門共同分析,找到了造成納稅信用等級低的原因,2020年該公司曾有2個月“小稅種”未按規定申報而被處罰。
“現在社會越來越講信用,企業想生存發展,必須先過信用這一關。”趙志深有感觸地說。他痛定思痛,聘請了專業財務辦稅人員,規范了財務管理。
同樣,經營小水泵廠的郝成朝也因信用問題被自己的兒子上了一課。去年8月,上大學的兒子無意間從網上查到自家企業納稅信用等級為“C”級,馬上嚴肅地告訴爸爸:信用是一個人的社會名片,信用不好,將來可能寸步難行。
忙著做生意“對信用的事沒上過心”的郝成朝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到稅務部門查原因、找補救措施。經過修復,在今年的納稅信用等級評價中,他的水泵廠升到了“B”級。郝成朝第一時間把評級結果告知了兒子。
記者了解到,臨城縣稅務局積極規范納稅信用管理,客觀公正做好納稅人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在信用結果使用方面,通過部門信息共享、對接“信用邢臺”平臺、建立失信“黑名單”、落實聯合懲戒等措施,在社會上樹立“小處失信,大處受限”鮮明導向。
據了解,在信用等級評定為“B”級以下的市場主體中,大多數是因對稅收政策不了解、稅收業務不熟悉,或因自己疏忽、不重視造成的未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或其他違規行為而被給予稅務行政處罰處理,影響了自己的納稅信用等級。
針對這種情況,稅務部門及時受理納稅信用修復申請,加強跟蹤輔導、快速審核,幫助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做好納稅信用修復和復評工作,重塑良好信用。該局還積極探索以“信用+風險”監管為基礎的稅務監管新模式,加強對市場主體納稅信用的動態引導。通過稅收數據分析,發現風險疑點,及時向市場主體發布風險預警提醒,輔導和指引他們及時排除疑點,提前規避稅收違規和納稅信用風險。
同時,對納稅信用等級為“A”“B”級企業,稅務部門聯合金融機構開辦“納稅信用貸超市”,開發和推介適合小微企業特點和需求的信貸產品,促進納稅信用“變現增值”。今年以來,臨城稅務部門幫助860余戶(次)小微企業辦理“易稅貸”“云稅貸”3440余萬元,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資金支持。
河北金圓天惠紙制品公司因原廠房遭遇火災受損嚴重,在搬遷過程中遇到資金難題。稅務干部常書海了解到情況后,及時協調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幫助企業辦理“易稅貸”300萬元。該企業用了不到1個月就恢復正常生產,并新上了兩條智能一體成型生產線,日產量增長了20%以上。
通過正反雙向激勵,臨城縣市場主體越來越“重信”“守信”“立信”。新近出爐的2021年度臨城縣市場主體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納稅信用等級“A”級270戶、“B”級778戶,分別占參評市場主體的18%、33%,占比分別較2020年提高24.5%、36.2%。(通訊員 李建立 記者 煙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