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好了,騎著三馬車就能到坡旁邊,今年秋天收栗子不再犯難了。”炎炎夏日,邢臺市信都區冀家村鄉上稻畦村村民孟貴平特意騎上摩托車體驗新修的山場道路,高興得連連點贊。
自上稻畦村的孟召敏連任村黨支部書記后,解決的頭等大事就是村民反映的山場道路難走問題。他第一時間帶領村“兩委”成員摸清路況,并迅速組織人員、規劃施工、協調機械、調運物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水磨溝2000米山場道路路基平整和硬化。與此同時,另一條2000米長山場道路的平整工作也有序推進,硬化工作提上日程。
泥濘小路變身平坦水泥路,鄉村百姓運輸果品道路明顯改善。上稻畦村山場道路提升僅僅是信都區帶領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辦好“開門一件事”的縮影。
信都區村(社區)“兩委”換屆結束后,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村(社區)“開門一件事”活動,以“一件事”撬動“大干事”,展現村(社區)“兩委”班子新作為新氣象新面貌。信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盧風軍說:“通過‘開門一件事’,拓寬百姓增收渠道、改善生活環境,切切實實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感到變化,提升黨員干部的公信力和親和力,進一步拉近干群距離,凝聚起發展合力。”
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奔走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聽民意、問民需、找方法、謀發展、促振興。各村(社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聚焦改善生產生活、發展集體經濟、化解信訪矛盾、慰問黨員群眾、提升人居環境、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等方面存在問題,區級建立《村(社區)“兩委”換屆后“開門一件事”活動臺賬》,定期督導,實時通報。以“一刻不耽擱”的狀態迅速進入“實干模式”,努力辦好“開門一件事”。截至目前,累計為民辦實事、好事366件,踏實邁好履職第一步。
冀家村鄉東莊村著手改戶廁、拆違建、建花園、硬化巷道、鋪設污水管網,全力改善百姓生產生活環境;路羅鎮英談村謀劃特色種植、民宿經濟,拓寬百姓增收渠道;南石門鎮東石門村成立農業開發公司,謀劃投資3700萬元,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并建設倉庫、冷庫等配套設施,增加村集體收入……
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讓老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的水平和能力也不斷提升。(記者劉楊 通訊員王聚芬 尹潤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