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港區秉持“環節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理念,加快政務改革步伐,營造更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實行“一次不用跑”改革。“太不可思議了,完全沒想到還能有這么好的服務!”海港區廣緣超市奧體中心店內,18位店員依次從海港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嶄新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廣緣超市行政部工作人員劉曉梅笑逐顏開,她沒有想到這些門店分散在10多個街道、社區,按以往的辦理流程,需要18家連鎖店分別派人到審批局跑辦,從提交申請到領取證照,跑辦次數加在一起至少需要36次。海港區緊緊圍繞滿足企業需求的主題,大力整合政策資源、網絡資源、人力資源、物流資源,啟動政務服務“一次不用跑”改革,初步建立以互聯網為核心、以特殊需求上門服務為重點、以村(居)機構免費幫辦代辦為依托、以物流平臺郵寄辦為載體、以合法性審查和信用監管為保障的“一次不用跑”政務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完成行政許可、行政確認、公共服務三大類共30個高頻事項實行“一次不用跑”改革。
加速項目建設審批。“項目建設之初,海港區從報批、環評等多個環節給予了公司很大的幫助,加快了項目審批進度,使項目提前3個月落地。”戴卡優艾希杰渤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孫浩巖介紹。海港區出臺《政府投資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綠色通道審批辦法(試行)》,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三個階段,將政府投資類、核準類、備案類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均壓縮至39個工作日以內。積極推行“多書合一”,對報送材料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同步審批、統一反饋,加快推進項目落地。通過河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秦皇島市工程建設審批系統進行建設項目網上審批,用“信息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推動建設項目“一窗辦”,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現場勘驗、綜合窗口出件”的閉環式審批模式,讓企業群眾辦事“只到一窗、只對一人”。
推動基層政務服務水平提升。海港區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則放”的原則,將個體工商戶登記、食品經營許可等71個審批事項和44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下放到鎮(街道)直接辦理。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財政投資2200余萬元用于改建、擴建服務大廳,統一建設標準,統一購置辦公設備,18個鎮街、398個村居做到了政務服務機構全覆蓋;推行“四全”服務模式,即全科通辦,進駐事項均可在一個大廳辦結;全網通辦,擴大網上辦業務受理范圍,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在網上申請;全區通辦,打破屬地限制,就近在任何大廳均可辦理;全程通辦,區、鎮(街道)上下貫通、一體聯動,構建鎮(街道)綜合受理、部門后臺審批、鎮(街道)統一發證的便攜流程。(通訊員劉奇輝 記者張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