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女子住酒店換兩房都有攝像頭”,成為熱點話題。各地酒店接連曝出的針孔攝像頭偷拍事件,引發人們對人身安全特別是隱私權的巨大擔憂。
不少民眾心頭有疑問:查房時就嚴格檢查有無偷拍設備,能否成為酒店日常的操作流程?在酒店行業推行反偷拍,面臨什么實際難處?就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狀
有檢查步驟,無硬性約束
下午3點,西直門附近一家公寓式酒店不時有房客進出。這家酒店已經營業了4年時間,有60多間客房。
記者以需辦理入住的房客身份進入該酒店。在詢問房價和房間設備環境時,酒店工作人員并未主動提及酒店的防偷拍事宜。只有談到酒店房間的安全保障時,一名前臺才表示該酒店是連鎖經營,會按照酒店的操作流程規范清掃房間。其中,檢查客房是否有針孔攝像頭等偷拍設備,就是客房服務員的工作之一。“我們是連鎖酒店,這方面您放心,每天都會在打掃的時候注意查看。”
廣渠門外一家高端商務型酒店,共有客房200余間,至今經營了十多年。負責該酒店客房工作的馬經理表示,酒店并非每天都是住滿狀態。由于酒店性質相對特殊,且每一位住戶需嚴格登記、刷卡才能進入電梯,所以之前并沒有把檢查房間是否有偷拍攝像頭,作為工作流程的一項內容。
今年7、8月份開始,隨著不斷有新聞曝出酒店住戶被偷拍,該酒店就正式將檢查房間是否有攝像頭設備,納入每天的客房打掃流程步驟之一。“每天在房客退房之后,我們的客房清掃人員就會在打掃的時候,細心檢查房間內的每一處。”馬經理表示,這些客房清掃人員雖沒有經過檢查偷拍設備的系統知識培訓,但會仔細留意酒店衛生間的鏡子、柜子、電視、空調、插板等容易安裝偷拍設備的物體。“我們沒有什么機器或者設備來運用,主要還是靠眼睛、靠工作的細心。”
而對于檢查偷拍設備的工作,每天是否會有記錄留存下來,其表示暫時沒有。不過一旦有異樣,酒店也會及時報警。
記者走訪多家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的酒店發現,目前各酒店普遍表示會在打掃房間時,要求工作人員留意查看是否有偷拍設備。然而,更多時候這似乎只是一種姿態的展示。在走訪的多家酒店中,沒有酒店表示運用了技術裝備來探測或檢測是否有偷拍攝像頭,也沒有酒店有成文的規章制度,要求客房清掃人員將檢查偷拍設備的工作,每天簽字記錄在案。
尷尬
自查效果難保“請人”數千一次
在采訪中,盡管不同類型的酒店表示有檢查攝像頭的流程,但由于沒有硬性的約束,自查效果其實難以保證。
“目前酒店是有檢查偷拍設備的要求的,但是效果上確實很難說。”一家酒店的經理坦承,從該酒店開始要求服務員檢查房間是否有偷拍設備以來,酒店尚未發現一起安裝偷拍設備的案例。“畢竟我們的人,不是專業的,而且檢查自查的力度如何,沒考核也沒硬標準,只能多多強調。”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也有一些酒店已經嘗試與第三方的專業的反偷拍服務公司合作,但由于成本支出不小,一些酒店更多時候只是檢測“高度懷疑”的客房,而難以將防偷拍檢測工作大規模、常態化推行。
北京一家公司已經在安防領域服務了15年,公司主營的業務之一就是與酒店合作進行反偷拍檢測,并且可以提供上門服務。據公司銷售經理透露,目前京城與該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的酒店“不止10家”,且大多是“酒店有需要時,才會過去檢測”。
“之前有一家酒店,懷疑他們的幾間客房有問題,后來讓我們去檢測,果然在有的房間里發現了偷拍攝像頭。”該銷售經理表示,探測“高度懷疑”的酒店房間,是業內比較常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酒店的實際入住率有區別,基本沒必要每間客房都檢測;同時,檢測價格也是酒店方考慮的因素之一。“一般我們按照面積來計費,一平方米檢測費150元。”如果檢測一間面積為20平方米的客房,檢測費用為一次3000元。
這樣的價格,在業內并不算昂貴。“我們每次上門檢測要花費的時間,大約是兩小時,最短時間也要40分鐘。”該銷售經理說,檢測酒店房間是否有偷拍竊聽設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檢測師傅上門工作時,會攜帶針對不同偷拍竊聽設備的,共十多種安防探測工具。而后,才開始對客房無死角檢測。“如果你的酒店需檢測的面積很大,我們可以談優惠,最低給你每平方米90元。”她表示,對于客房較多、檢測需求大的酒店,更劃算的是租設備,而后由公司免費培訓酒店服務員,“需要考慮設備的使用頻率等因素,價格需要后期具體協商。”
苦惱
難以時時盯防,多個因素制約
面對房客的種種現實擔憂,有酒店從業者表示,由于多個因素影響,要檢測客房是否安裝有偷拍設備,酒店在日常管理中也有“苦惱”。
“即使是大型品牌酒店,也比較難完全杜絕此類現象。誰計劃安裝、什么時候安裝、在哪里安裝,總不可能時時刻刻盯防著人家吧?”一家酒店經理提醒,諸如一些年輕人常去的主題酒店、快捷酒店等,是相對較容易曝出安裝偷拍設備的。“首先在選擇酒店時,房客自己要注意。”
而廣渠門附近一名酒店從業者表示,一般情況下,酒店清掃和檢查房間的工作,是在房客退房后一次性完成。“由于人工精力有限,為了保證清掃質量,通常每位清掃服務員最多服務約12間客房。在新房客入住之時,通常就不會再檢查了。”他說,目前在清掃檢查客房時,有些酒店會用到一些簡單的設備,不過對于有心使壞者來說,安全設備也未必能及時、準確探測出偷拍設備安裝的位置。
“現在的一些偷拍裝置,技術上挺‘先進’,有不同的發射頻段或者躲避功能。因此找專業、靠譜的反偷拍反竊聽的檢測機構比較好,但支出成本實在太高。”某酒店行業服務平臺的前員工王先生介紹,現實中比較可行的,是酒店嚴把入住客人信息登記、完善好各個環節的安防設施。
北京建豪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雷表示,從侵權行為法律關系看,房客被偷拍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侵權人無法找到的情況下,一般是不能追究酒店的侵權責任的。除非有證據證明偷拍的行為是酒店及其員工所為,或者對偷拍提供了幫助。”但從契約法律關系來看,房客和酒店之間建立了住宿的合同法律關系,酒店應當保障客人的人身安全包括隱私安全。
周雷表示,盡管從實踐看,住宿合同往往沒有書面的約定,但從合同法原理角度屬于以行為(服務)的方式成就的合同。同時,參照行規業律,酒店對房客是有安全保障義務的。只是這種義務比較模糊,標準不清晰,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對酒店在這方面的安保義務給予規范和明確。例如,進入經營場所的各種安保措施、客房交接的檢查記錄以及風險排除技術措施等。今后,需要人民法院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案例指引和約束,提高酒店的責任心。
防偷拍小貼士
入住時,先著重檢查電器、插板、燈具、煙感報警器、床對面位置、桌椅、衛生間等“高危點”。
關燈、拉窗簾,在黑暗中打開手機拍照功能,尋找各種顏色的LED光點,這些光點可能就來自偷拍設備。
打開手機手電筒,掃描房間可能隱藏攝像頭的位置,看有無反光鏡頭。有反光鏡頭,就得當心。
入住房間時打開手機,檢查周圍有無可疑Wi-Fi。(無論偷拍還是錄像,都必須連接相應的Wi-Fi設備。)
購買專用探測器,隨身攜帶和使用。
發現可疑偷拍攝像頭,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