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如何走好粵港澳合作區創新發展之路?

    2021-11-01 21:25:25 來源:南方+客戶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賦予廣東新的重大機遇、新的重大使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邁向深度合作區,如何走好創新發展之路?

    10月29日,由廣州市社科聯、暨南大學、南方日報社共同主辦的廣州新觀察學術圓桌會議上,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合作區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

    與會專家認為,兩個合作區為廣東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戰略支撐,應以此為契機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優化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輻射能力,帶動周邊乃至全省共同發展。廣州要積極參與兩個合作區的建設,為做強區域發展的“多核”格局作出“廣州貢獻”。

    區域治理從協同走向共同

    “區域治理進入到全面對接與深度合作新時代。”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亞林從現實發展中觀察發現,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經歷了一個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的空間演化過程,并進入到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為引領的城市群中國時代。

    唐亞林稱之為“都帶群區路”的現代化空間布局格局,即大都市圈發展格局、跨域經濟帶發展格局、跨域城市群發展格局、區域發展格局與跨國經濟文化帶發展格局相互聯通、貫通與疊加。

    “這是‘決策—執行’高效互動模式下的主動對接式區域合作模式的生成,其背后形成了區域治理的復合創新動力體系。”在他看來,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規劃為引領動力,以一體化區域多層次多領域多專題的共識為協同動力,以一體化區域核心城市的主動作為與周邊城市主動對接的為互動動力,跨區域治理將從協同走向共同。

    從長三角區域治理到粵港澳合作區創新發展,都將變革治理的制度體系與實踐模式。唐亞林認為,在統一的共識引領和相應的機制安排下,區域治理將實現“四新”模式的成長。“通過新型項目、新型任務、新型空間、新型模式、新型績效的提升,創聚新優勢、創建新平臺、創立新體制、創造新動力,通過治理體制的變革撬動區域服務、治理和發展,為未來的合作區發展探索示范引領。”唐亞林說。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合作共享由理念走向實操,資源配置和利用統籌力度不斷加大,產業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互補態勢。

    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北極點,廣州開發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灣頂明珠,在建設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過程中探索了許多經驗做法。“特別是強化和新加坡的區域合作,創造‘知識城經驗’,推動項目發展治理日趨向好。”廣州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顧曉斌介紹。

    “但目前大灣區協同創新生態仍存在封閉性、同質化等問題,亟待優化。”顧曉斌說,如政府部門之間交流少,缺乏思想上的碰撞和行動上的協同,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城市間各自為政、分工不明,形成不了合力。

    顧曉斌表示,塑造國際一流區域協同創新生態,要推動政策共享、科技共興、產業共鏈、園區共建,推動開發區、合作區、自貿區等政策互認互通、先行先試,大科學裝置、設施互相開放、深入合作,協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國際化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

    “強核擴圈、內聚外連”的新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堅持極點帶動、軸帶支撐、輻射周邊,推動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結構科學、集約高效的大灣區發展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在空間布局上是進行非均衡的梯度推進,近年來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推出,其實質就是推進形成‘強核擴圈、內聚外連’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原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陳鴻宇認為,無論是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還是廣深“雙城聯動”,抑或是建立“雙核+雙副中心”聯動機制等,都是圍繞著把核心做強、把組團做大、把圈做緊密。

    按照弗里德曼的“核心-邊緣”理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演化格局要經歷由集聚,到擴散,到再集聚,由單體城市(單核)到城市集群(多核),再到大都市區(多圈多核的一體化)的進程。“世界所有一流灣區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都是按照這樣的軌跡形成、鞏固和擴張,多核、多圈、疊合、共生也成為了區域發展的新特征。”陳鴻宇說。

    陳鴻宇進一步解釋道,核心城市是帶動區域發展的發動機,但當單一核心已經不足以承擔世界級城市群共同發展所需要的復雜功能時,多核心格局將會在競合中逐漸形成。同時,灣區內外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的有機聚合,使得灣區的產業集聚和城市集聚產生“放大效應”。

    因此,陳鴻宇表示,“強核擴圈、內聚外連”就是要以努力淡化行政邊界、做實主體功能區為取向,以加快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在大灣區和“核—帶—圈”內外的流轉為抓手,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經濟輻射帶動能力,構筑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構建以都市圈為核心的城市協同網絡體系是未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藍志威同樣認為,都市圈發展具有“小分散、大集中”特點,通過“圈”與核心城市的結構調整和再平衡,提升城市發展的空間、質量、效率和可持續性。

    藍志威建議,應提高核心城市能級,促進“廣深雙城聯動”轉化為“廣深雙圈聯動”,打造橫琴、前海、南沙等重點產業集聚區,借助多層次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網絡核心城市聯結,構建提升本地、帶動區域、引領全球的多層次、立體化的產業網絡,助力形成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廣州要成為“錨”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施范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是澳門陸地面積的3倍多。可以說是,再造一個“新澳門”。

    “橫琴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建設深度合作區必須要有新突破。”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說。

    在他看來,首要的是對接法律規則,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建設制度沖突協調區,在金融、稅務、通關等領域創新處置模式。其次要加強與內地合作,再次要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促進高科技、中醫藥、文旅、現代金融等產業做大做強。“特別是中醫藥產業,應設立相關監管機構,推動企業在澳門注冊,在橫琴生產,在全球銷售,讓澳門和橫琴的中醫藥產業與世界無縫接軌。”任志宏說。

    “前海實現了從概念到模式的蝶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自貿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概括了前海從邊緣到中心的歷程:從一片灘涂變濱海新城,從不毛之地到價值高地,從單一治理走向協作治理,從政策洼地走向制度創新高地。

    如今,按下“升級鍵”的前海又該往何方?“前海的升級帶來了新定位、新空間。”余宗良認為,未來發展產業也要升級,應著力構建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形成聯通港澳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讓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服務貿易便利化、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

    “前海應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齊頭并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參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治理模式也要從功能區走向‘功能區+行政區’,統籌發揮兩種體制優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余宗良說。

    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帶來的重大利好同樣也是廣州的發展機遇。“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華南‘強核擴圈、內聚外聯’的‘錨’。”陳鴻宇說,要發揮首位樞紐、連通、平衡、決策、指令功能,樹立“錨”思維,確立“錨”格局。著眼于自身和外部之間的雙重聯系,協調好“硬與軟”“密與疏”“遠與近”“產與城”四重關系。

    陳鴻宇認為,廣州要成為“強核”的主體,尤其是要成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主體。同時,在廣深聯動發展時,要找到雙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拓寬空間視域,向外看,向外走,形成“強強共生”機制,并更主動積極推進廣佛同城化建設,做強“廣佛組團”。

    “廣州都市圈是全省建設五大都市圈的標桿和關鍵,未來更是要由廣深‘雙圈’聯動和‘雙核+雙副中心’機制,走向‘四聯動’,唱響廣東區域發展的協奏曲。”陳鴻宇說。

    記者周甫琦

    關鍵詞: 發展 區域 合作 創新 協同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