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是當前許多人茶余飯后的愛好,然而,隨著各年齡階層抖音用戶數量的增長,詐騙分子也趁機混入其中。記者昨日從廣州花都法院了解到,有些詐騙分子利用未成年人防騙意識不強的特點,在抖音上通過冒充警察的方式,專門針對未成年人實施詐騙。
犯詐騙罪獲刑10個月
2020年9月起,被告人洪某在抖音搜索未成年抖音用戶,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以被害人的賬號涉嫌詐騙、需要配合檢查為由恐嚇被害人,后發送微信二維碼給被害人并騙得被害人在群內發紅包,其收取紅包直至被害人賬戶的錢被騙光為止。
2020年9月5日至11月9日,洪某以上述方式騙取4名被害人(均未滿14周歲)共12795.02元。
花都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洪某無視國家法律,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電信網絡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洪某如實供述罪行,認罪認罰,有悔罪表現,并取得被害人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洪某犯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看視頻時要提高防騙意識
被告人將抖音賬號昵稱設置為類似“排查”“檢查”之類的字眼,把主頁頭像設置為警察的頭像,然后隨機看視頻篩選被騙對象。
如果發現視頻中的人看起來是10歲左右的未成年人,便主動進行聊天或在其抖音賬號下留言,冒充警察身份,聲稱被害人的抖音賬號涉嫌詐騙行為,請其立刻配合檢查、排除涉嫌,并向被害人發送網上保存的“警察證”照片和身份證照片。
隨后,被告人讓被害人進入微信群,在群內發紅包以進行資金調查,并稱錢到時會自動退回,以此實施詐騙行為。
經辦法官提醒,不要輕信網站、社交應用上出現的“網警”。刷短視頻或看直播時要提高防騙意識和防騙能力,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的QQ、微信,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讓你轉賬時,都要保持警惕,不隨意轉賬匯款。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花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