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校垃圾分類治理創意大賽”賽果迎來首場頒獎禮暨分享會!近日,獲得創意大賽外賣餐具治理組金獎的廣州大學參賽學生在校園內組織校園分享會,詳解獲獎作品共享餐具的概念,并與業內人士探討智慧方案可行性,以求進一步擴大方案推行的覆蓋范圍。
去年10月15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啟動了廣州高校垃圾分類治理創意大賽,針對目前廣州高校垃圾分類實踐中的外賣垃圾和快遞垃圾兩個難點,向高校學子征集智慧解決方案。此次活動總獎金10萬元,今年3月23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專家評審會,正式評出“高校外賣餐具治理”和“高校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兩個組別的獎項。來自廣州大學的《共享經濟下的垃圾革命》獲得了“高校外賣餐具治理”組別金獎,獎金高達3萬元。
金獎獲得者,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三的蔡璇英同學在作品中提出了共享餐具的概念:植入了芯片的餐盒從中央消毒工廠消毒、性能檢測后配送至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發往各個商家,商家裝好食物后由外賣小哥放入共享智能餐柜,用戶食用完畢后送回共享智能餐柜,外賣小哥取出送回中央消毒工廠,工廠進行廚余垃圾的回收以及餐具消毒檢測程序。目前,作品的指導老師團隊也在商談快遞餐盒的芯片植入和整個產業鏈的建設問題。
回憶起作品成形的初衷,蔡璇英透露,自己是在來到環境學院以后,在師長的教導與帶動下逐漸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斷堅定自己作為環境學子應有的思考與擔當。她也觀察到校園里的外賣垃圾問題:宿舍樓下叔叔阿姨們無論嚴寒酷暑,頂著臭味默默幫學子們對外賣餐盒垃圾進行分類。“作為大學生,我感到慚愧。缺乏環保意識又懶得去餐廳,點了外賣卻不進行垃圾分類,這極大地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
蔡璇英認為,研發一次性替代材料不是解決外賣垃圾問題的最佳方案,而應當是探索更加完善的可循環的工作體系。“后來,基于一步步調查學習、數據整理等工作,慢慢就有了大家在視頻中看到的創想。不過我也想呼吁大家養成低碳生活習慣,減少食用外賣,帶動自己身邊的同學一起到餐廳就餐,從宿舍做起,參與垃圾分類新時尚。”
廣州大學方面介紹,自2018年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廣州大學扎實做好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此次獲獎的共享餐盒創意項目的誕生,離不開同學們對垃圾分類的深入了解及自主創新的不懈堅持。未來,廣州大學將持續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和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省級校園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基地”建設水平,為建設“綠色校園”作出積極努力。
大賽主辦方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方面希望,通過本次廣州高校垃圾分類治理創意大賽,不僅征集到有助于破解高校校園外賣垃圾和快遞垃圾減量難題的智慧解決方案,也希望能發動更多的高校師生了解和參與廣州垃圾分類,進一步擴大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和分類質量,讓治理模式再向前邁進一步,成就高校垃圾分類全員參與、和諧共治的美好明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通訊員:成廣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