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十佳衛士”正式亮相。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已滿三年。三年來,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淬煉中,在一場場生與死的較量里,“火焰藍”始終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11月9日晚,“永遠跟黨走——黨的好兒女·第二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十佳衛士”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中山紀念堂舉行。這是廣州消防向黨和人民交出改革轉制三年奮進路的答卷,一個個令人動容的英雄故事,呈現出一幅全景式的“守護圖”。
第二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十佳衛士”
劉洪洋(廣州市從化區消防救援大隊初級專業技術職務)
張小安(廣州市天河區員村消防救援站站長)
周維亮(廣州市增城區荔城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
原迪(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教育處副處長)
李錦堂(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二站班長)
朱衛權(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消防救援站代理站長助理)
周家鵬(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消防救援站文慶學班班長)
徐正濤(廣州市白云區新市消防救援站特種車駕駛員)
蘇金標(廣州市黃埔區永和消防救援站副站長)
徐維民(廣州市海珠區瀝滘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
他們,守護著摩天大樓
文明路消防瞭望塔建于1924年,曾是廣州城的最高點,一代又一代的消防人24小時堅守塔頂,俯瞰羊城大地,守護一方平安。
時光荏苒,廣州消防歷史起點的瞭望塔已經退役,但駐守在塔下的羊城消防鐵軍初心不變。從文明路羊城消防瞭望塔精神的高度,到珠江新城城市的高度,廣州消防人傳承、探索與攀登的腳步從未停止。
2017年,廣州成立了全國第一支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作為世界難題,最難的地方在于如何第一時間搜救被困人員、指引人員逃生。
能不能借助二維碼、信息化解決火場人員搜救難題?帶著思考,時任珠江東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張小安牽頭開發了“碼上救援”小程序。他說,“現在,只要樓內群眾掃描身邊隨處可見的報警二維碼,我們就能馬上確定報警人的三維空間定位,在線指引逃生,為救援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小小二維碼背后,還有一個秘密:張小安以前是從來沒有學過軟件開發的技術“小白”,而今已成長為信息化建設的“大咖”。目前,“碼上救援”程序已逐步在廣州的高層建筑中推廣。
無人機快速升空偵查火場、101米舉高車精準定位救援、滅火作戰單元登樓滅火、疏散搜救單元按照“碼上救援”獲取的信息精準搜救……一系列動作同步進行,一百多名被困群眾全部安全轉移。這是去年12月發生在珠江新城的一場真實救援。
“當時,轄區一棟34層的民房起火,整棟樓已經全部斷電,濃煙充滿了整個樓道。”珠江東消防救援站站長周贊生說,“以前面對這種火災,大家都比較著急,腦子里面只有滅火和搜救兩個概念。現在,我們提出‘作戰單元’的作戰理念。整個火場投入的人力減少了30%,而救援效率反而提高了近60%。”
“專業的隊伍必須有更加專業的救援技戰術,我們培養了‘長跑王’‘登高王’等一批體能尖兵,也培養了‘裝備王’‘全能王’等一批業務標兵,所有隊員都獲得了國際高空繩索救援資格。”周贊生說,“我們就是要做到:向科技要警力,向訓練要戰力,更高!更快!更強!”
她們,架起生命的橋梁
“你好,廣州119”,每天,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的工作就從這一聲簡單的問候中開始。接警員們在不斷地接警派警、指揮調度、預警分析中忙忙碌碌。一臺電腦,一個耳麥,一部電話,不分晝夜,不論節假。
“以前,我是公認的路癡,但來到這里后,我硬是被鍛煉成了可以手繪廣州地圖的‘活地圖’‘百事通’。”新接警員連靜軒說,“手繪地圖是指揮中心每一位接警員的基本功,廣州的大街小巷就像立體沙盤一樣牢牢刻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中。”
不僅如此,接警員還要對全市188個消防站專職隊、500多輛執勤車輛、3200多家重點單位的分布情況了如指掌,熟練掌握各類災害事故處置需求。電話掛斷后的30秒內,她們必須發出調派指令。
每逢突發事件、惡劣天氣時,接警員更是要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接警員謝穎琪記得,臺風“山竹”引起城市內澇時,那一夜她接了近150通電話,嗓子幾乎失聲。去年5月22日,廣州遭遇特大暴雨,又是一場大戰,那一天她更是接到超過400通電話,再次失聲。“我們的抽屜里沒有零食糖果、隨身的包里沒有口紅眼影。消炎藥和金嗓子喉寶,那是我們每個人的標配。”
如今,指揮中心接處警系統得到了升級改造。新系統會根據基站定位報警電話、GIS地理信息自動匹配,結合災害事故類型等級生成最優調派方案,實現“一鍵式”調度,調度時間比原系統縮短了40秒。這40秒,為營救群眾生命贏得了更多的寶貴時間。
“我們都不希望電話響起,因為我們不希望有災難。”接警員胡培佳說,“但我們會永遠守候在那里,用話語架起一座座連通生命的橋梁,用最短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救更多的人,永遠做羊城安全的守夜人。”
這支隊伍,英雄輩出的戰斗集體
蘇法枝、簡漢章、莫群、王世銘、柯科、文慶學、姚攜煒……這一位位英雄,是廣州消防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他們每次赴湯蹈火,都是用生命守護生命。
一直以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都是英雄輩出的戰斗集體。改制轉隸三年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在時代和人民的召喚中換羽新生,矢志不渝聽黨指揮、枕戈待旦護民平安,以“火焰藍”的嶄新姿態續寫輝煌。
改革的三年,是英雄輩出的三年。據統計,三年來,廣州消防先后有85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3個集體、97名個人立功受獎。全市消防指戰員面對急難險重的應急救援任務,始終敢打頭陣、沖鋒在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大仗和硬仗,先后涌現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中國好人”“全國文明家庭”等一批重大典型。
在他們的身后,是更多立足本職、默默堅守的平凡英雄,他們同樣無懼生死,赤誠奉獻,堪當消防衛士、時代先鋒。當晚,第二屆“廣州消防救援隊伍十佳衛士”正式亮相。
“我上!攻堅組,跟我上!水槍壓倒火勢。我身上著火,水槍就對著我沖。我用血肉之軀,也要蹚出一條火的縫隙!”
“沒有裝備,身體就是破拆工具,我們就用雙手刨,也要刨出一條生命的通道!”
“就在那名花季少年失去平衡,就要從樓頂跌落的一剎那,我飛身一躍,在空中,緊緊拽住了他的手!”
報告會現場,一幕幕真實救援場景的講述,讓臺下觀眾忍不住淚目。身為“火焰藍”,他們是羊城的守護者:無論是在重大安保的前置點,還是在生死攸關的剎那,他們一直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踐行人民消防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著張丹羊 通訊員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