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以工廠化、園區化、產業化、生態化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種養循環農業。
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經過近3年探索,全市養殖場戶、服務組織和種植主體緊密銜接,形成“豬-沼-菜/果/花”等循環立體種養模式,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種養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迅猛。
截至2020年底,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4%。初步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機制。
堅持科學謀新局
打造種養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據介紹,廣州努力破解土地資源有限、水網地區局限、環保規范設限等制約,出臺《廣州市畜禽養殖業循環發展規劃》《廣州市規模化現代化畜牧業發展指導意見(2019-2025)》等文件,并結合《廣州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聚焦集約、綠色、循環理念,在從化、增城、花都、白云、南沙等區布局發展生態畜禽產業,以“樓房集約科學養殖、生態環保綠色、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的新發展模式,打造種養結合、循環經濟一體化農業產業發展體系。
堅持示范樹新標
引領現代化生態循環牧場建設
在開展國家、省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廣州優選種養結合效益好、畜禽糞污多元化利用突出的區和種養循環示范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增城金農豬場通過綜合科學處理,將產出的商品有機肥、液體肥等還田利用,實現養殖廢棄物的“重生”利用,形成“豬-沼-菜/果/花”等循環立體養殖模式。
從化力智帝田豬場通過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延伸“豬、果、菜”有機種養生態鏈條。從化三天鮮蛋雞場通過養殖黑水虻將雞糞等廢棄物轉化為優質有機肥及高蛋白產品,并將有機肥覆蓋周邊種植基地,實現種養循環發展。
堅持政策導新向
推動畜禽糞污利用多元化
自2019年以來,根據《廣州市商品有機肥購置實施方案(試行)》,廣州開始實施商品有機肥施用補貼,對15畝以上種植戶購買納入補貼范圍供貨企業的商品有機肥補貼400元/噸·畝(大灣區“菜籃子”企業補貼標準為500元/噸·畝),有力推動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
同時,支持大型畜禽養殖場建設沼氣工程,開展沼氣發電、沼液沼渣加工成肥料等,將糞污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堅持精準推新技
應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適用模式
結合《廣州市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理技術》的出臺,廣州積極推廣智能廢氣凈化系統、反應器堆肥和沼氣等糞污處理技術及設備。
引導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套種植用地,就近就地消納畜禽糞污,構建種養結合主體雙向小循環;引導養殖企業、種植企業通過種養對接、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等,構建產業融合、種養平衡、農牧結合的區域多向中循環。
同時,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評估,提升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葉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