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水等餐廚廢棄物,加工成“地溝油”后重新走向餐桌,引發諸多食品安全問題,也引發社會普遍關注。廣州市最新出臺的《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簡稱《辦法》)進一步規范了針對餐廚垃圾、廢棄食用油脂(地溝油)的管理措施。
11日,記者跟隨市城管局在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走訪時了解到,通過反應催化、減壓蒸餾等處理,能夠實現地溝油、老火油收進來,生物柴油賣出去!
據介紹,目前項目的廢棄油脂最大處理能力達400噸/日,可完全覆蓋整個廣州市廢棄油脂的處理需求,在處理能力上,實現“不讓一滴地溝油流向餐桌”。
地溝油變廢為寶,化身“生物柴油”
此前公布的《辦法》針對廢棄油脂的收集、處置,做了具體的規定,讓油脂收集、處置更為有序、高效。其中,《辦法》提出,采用合法的有價收購方式,經濟鼓勵和引導產廢者將廢棄油脂向合法途徑銷售。并明確了廢棄油脂處理的技術標準,通過深度加工處理改變地溝油的成分性狀,將其處理為不可食用成分。通過技術規范,徹底斬斷地溝油回餐桌的可能性。
前端有科學、嚴格的管理手段,后端設施配套保障,才能形成完整的管理閉環,才是解決地溝油合法處理、杜絕回流餐桌的先決條件。
記者了解到,國內有的城市就存在設施跟不上,有管理但難執行的困難:有管理措施,也執法抓獲了地溝油,但苦于沒有處理設施,非法地溝油只能積壓,久而久之反倒成為執法的“包袱”。
今日,記者跟隨市城管局在走訪中獲悉,目前,廣州市就解決了后端處理能力的問題。
在位于黃埔福山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幾輛油罐車正在有序排隊,等待裝載成噸的生物柴油運走。這些生物柴油,正是廣州各處運來的地溝油,通過反應催化、減壓蒸餾等多道工序,最終提純生產而成。記者了解到,通過工藝優化升級創新,產品得率超過90%,各項常規化數值指標達到國標柴油和歐盟生物柴油出口標準。
前端只要收集得到,后端就能處理好
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占地125.4畝,設計處理產能2040噸/天,其中廢棄油脂最大處理產能可達400噸/日,可完全覆蓋整個廣州市廢棄油脂的處理需求。
據了解,該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是廣州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最重要的處理設施之一,也是全市規模最大、目前處理運行最穩定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能夠妥善處理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實現資源化再利用。據了解,除了讓地溝油“變廢為寶”,產出生物柴油,經過加工后的地溝油還能作為增塑劑制備原料出售,脂肪酸甲酯是重要的油脂化工中間體,用于生產増塑劑及醇系、胺系表面活性劑、潤滑油等。
市城管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于2015年開始規劃時,城管部門就要求采用聯合厭氧技術綜合處理四類有機廢棄物、采用生物柴油制備工藝深度處理廢棄油脂。目前來看,這些要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尤其是廢棄油脂處理,做到了一步到位深度處理,廢棄油脂被徹底處理成為化工生物柴油,杜絕回餐桌的可能性。廣州市目前對餐廚垃圾、廢棄油脂的處理已經形成了:立法規范、設施兜底的閉環管理。可負責地向全市人民承諾:餐廚垃圾只要前端收集得到,后端就能處理好,就能兜得住。
降低污染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地溝油回流餐桌一直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大現實問題,地溝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破壞人類白細胞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誘發癥。而生物柴油是目前公認能使地溝油得到安全資源化的最佳途徑。
將地溝油深度資源化為生物柴油,不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卓有成效,在保障環境安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面同樣意義重大。
“與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在環境友好性、燃燒性能方面優勢明顯。”朗坤環境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物柴油最大的優勢在于減排,可使碳氫化合物降低67%,一氧化碳降低48%,顆粒物降低47%,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減少30%,同時還具有可再生、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硫含量低等特點。此外,生物柴油在燃燒性能、低溫啟動性能、潤滑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也表現出良好的屬性。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通訊員成廣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