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黃埔警方在深入開展“八大專項行動”“颶風2021”專項行動中,偵破一起利用公司系統漏洞盜竊案,抓獲嫌疑人姚某(男,27歲)。
核賬異常,錢去哪里了?
今年8月份,黃埔區某科技公司員工謝女士進行公司系統對賬時,發現賬戶資金被人為修改,導致公司的收款賬單和提現資金不匹配。
經梳理系統數據,謝女士發現,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間,有人登錄公司系統后臺,進行了387次違規操作,將資金一次次轉賬到公司某個提供充值提現業務的公眾號上,再通過該公眾號將錢提現到一個不明微信賬戶。每次提取的金額為50元至1500元不等,公司共計損失約12萬元。
誰干的?錢去哪里了?謝女士迅速向公司反映情況,并向警方報警。
急需用錢,動起歪腦筋
接到報警后,黃埔區公安分局云埔派出所迅速組織民警展開調查取證。經偵查,發現該公司前員工姚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11月5日,民警根據線索,在白云區某出租屋內抓獲嫌疑人姚某。經審訊,姚某對其盜竊前公司資金的事實供認不諱。
據姚某交代,其于2017年入職該公司,參與開發一套發卡器充值系統,因此掌握該系統的后臺權限。2018年6月,姚某從該公司離職。
“當時家里正在蓋房子,急需一筆錢。我一時糊涂,嘗試登錄前公司的系統后臺,發現自己的操作權限竟未被取消。于是我修改了后臺數據,偷偷將公司的錢轉到自己的微信錢包。”姚某說道。
反復作案,終自吞苦果
剛開始,姚某還忐忑不安。一段時間過后,見沒有被人發現,他的膽子也慢慢大了起來。
有了第一次的得手,姚某覺得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每當日常花銷不夠時,他就登錄該系統后臺轉賬。為了避免一次性轉出金額太大容易被發現,他采取“螞蟻搬家”的方法,分多次轉賬,每次只轉賬少部分資金,每月分十幾次提現。積少成多,最終導致公司資金損失達12萬元。
“我知道這是犯罪,遲早會被抓的。但是第一次盜竊得手后,我發現原來‘賺錢’這么輕松簡單,禁不住誘惑,就一次又一次重復作案,最后只能是自吞苦果。”姚某很后悔。
目前,姚某已被黃埔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 通訊員:潘漢華 張毅濤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