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有起伏了!瞳孔正常了,頸動脈恢復搏動,有自主呼吸了!”20日,記者從廣州南方學院獲悉,近日該校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實習的2018級護理系1班學生凌慧婷和霍穎搭乘廣州地鐵6號線時,突遇一名乘客倒地不省人事,她們第一時間對其施以心肺復蘇,最終使該乘客轉危為安。
11月13日17點50分,凌慧婷和霍穎離開地鐵車廂朝電梯走去時,看到同車廂內一名中年男子倒地不起,地鐵工作人員和兩名志愿者正將該男子抬出車廂平放到站臺空地處,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凌慧婷和霍穎見狀,迅速奔向那位男子,一邊對地鐵工作人員亮明身份,一邊加入到搶救中去。
霍穎
凌慧婷發現該男子“口唇紫紺,呼叫無反應,摸不到頸動脈搏動,未見自主呼吸”,迅速判斷出該男子生命體征危象。時間就是生命,兩人毫不猶豫地運用“心肺復蘇術”和AED(心臟除顫器),對該名男子實施搶救。
在進行5個高質量的循環心肺復蘇后,霍穎拿出手機電筒觀察瞳孔反射,發現該名男子瞳孔散大,于是協助清理呼吸道痰液并繼續進行5個循環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直到AED自動分析出該男子為室顫心律時,所有人立刻按照使用提示,停止觸碰該男子。
待AED自動除顫一次后,她們繼續進行5個循環的心臟復蘇,此時發現該男子出現脈搏,舌頭有輕微吐痰動作,兩位同學馬上判斷有呼吸道堵塞并迅速摳出了痰液;隨后,AED再次自動分析心律,但該男子的室顫沒有糾正并且出現了小便失禁。
凌慧婷
AED第二次除顫后,兩位同學和現場的急救醫生沒有放棄,決定再次進行5個循環心臟復蘇。當凌慧婷按壓到第4個循環時,霍穎在一旁邊觀察邊報送病情變化:“胸廓有起伏了!瞳孔正常了,頸動脈恢復搏動,有自主呼吸了!甲床、口唇紫紺明顯減輕,皮溫升溫,末梢循環恢復!”
“大叔加油!挺住!”圍觀的眾人見狀一起喊道。
18點20分,經過半個小時的緊急搶救,心肺復蘇終于成功!兩位同學協助清理了該男子的口腔分泌物,把男子交給了到來的120醫務人員并詳細報告了搶救經過,看著患者隨120車遠去,凌慧穎和霍穎兩位同學才轉身離開地鐵站臺。
事后,霍穎說:“盡己所能,幫助需要的人,用專業技能挽救生命,是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的經歷讓我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堅定了學好專業技能的決心。”
“選擇搶救生命是出于本能。”凌慧婷說,“我們只是盡己所能,做了自己想做且應該做的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賈佳 魯銳
圖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