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九次會議上,廣州市水務局局長龔海杰作關于落實《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全面加強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議案〉的決議》(簡稱“001號議案”)實施情況報告。
報告稱,近年來,廣州市圍繞001號議案決議要求,圓滿完成《實施方案》任務目標。特別是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下,由黨委、人大、政府和政協主要領導擔任市級河長,將河長履職與議案督辦相結合、人大監督與行政監督相結合,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綜合施策,推動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歷史性勝利,為廣州市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2020年底,全市 13 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147 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并達到“長制久清”。
污水收集處理能力躍升。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廠污水 BOD濃度由2017 年 96.77 毫克/升提升至 2021 年上半年的 126.99 毫克/ 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17年的72.7%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91.7%,處于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污水處理能力由2017年的547.87萬噸/日提升至787.03萬噸/日,位居全國第二。
治理成效得到認可。榮獲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河長制工作2次獲得國家激勵、連續3年獲得省考優秀;2020年市民對生態環境滿意度提升至71%,較2016年上升28%;治水經驗得到住建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國家部委充分認可。
龔海杰表示,廣州市印發10道市總河長令,創新實施河湖警長制,成立5大流域管理機構及排水公司。共修訂、制定 9項涉水地方性法規及4項政府規章,形成河長領治、上下同治、部門聯治、全民群治、水陸共治的治水新格局。
2016年以來拆除涉河違建約1562.48萬m,整治“散亂污”場所約6.3萬個;創新開展“四洗”清源行動;開展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和合流渠箱改造;審結涉水公益環保訴訟案件 17 件;查處環境違法案件 22411 宗,罰款總額 9.59 億元。
2017 年以來全市新建污水管網 19663 公里;新(擴)建污水處理廠30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 787.03 萬噸/日。新建資源熱力電廠5座、生物質綜合處理廠4座。
“治水一直在路上。”龔海杰表示,廣州市國省考斷面考核斷面由13個增至16個,3個斷面水質提升一個類別,達標壓力增大;國省考斷面涉及的75條劣Ⅴ類一級支流仍有19條未消劣;“散亂污”場所、涉水違建、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仍要加強。將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圍繞省“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加快建設江河安瀾、秀水長清、人民幸福的生態廣州。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魏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