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現場
昨日,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廣州舉行。在主論壇中,多位嘉賓圍繞論壇主題“發展與秩序·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發表主題演講。他們紛紛肯定了網絡媒體在抗擊疫情、傳播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正向作用。同時也表示,網絡媒體應該破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傾向,避免低流量傳播,要明白質量才能帶來流量,好的故事才能不斷產生大能量、大流量。
此外,昨日下午,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產業分論壇、大灣區分論壇分別以“發展:行穩致遠”“大灣區·一網相聯”為主題舉行。兩場分論壇上,嘉賓分別圍繞相關話題開展圓桌對話。
產業論壇:
守護好數字經濟的“人間煙火”
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分論壇產業論壇以“發展:行穩致遠”為主題。與會嘉賓就緊盯信息技術前沿、推動傳媒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進行探討交流。
“未來數字經濟驅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將加速發展,帶動實體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笨焓挚萍悸摵蟿撌既藯钸h熙認為,數字經濟創造商業價值,更要創造社會價值。數字經濟最重要的是賦能于人,為所有人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數字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
小紅書創始人瞿芳介紹了一個新趨勢,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一些傳統業態也因此煥發新活力,許多老品牌成為許多年輕人現在追捧的“潮牌”。
“借助新技術、互聯網,非常多優秀文化類節目成了爆款,很多好的原創IP產品滿大街都能夠看到。”螞蟻集團副總裁蔣國飛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樣面臨很多挑戰,包括侵權問題、商業化問題、需求問題、授權問題,技術創新對于解決這些問題起到很大作用。
要推動傳媒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瞿芳表示,對于以夸張的方式和內容求關注,破壞友好氛圍的內容,必須加大治理力度?!霸跀底纸洕陌l展大潮中,我們都是數字生態、數字空間的營造者,既要抓住機會發展,更要守護好‘人間煙火’。” 楊遠熙說。
大灣區論壇:
促進大灣區“心聯通” 網絡媒體當積極發力
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大灣區分論壇以“大灣區·一網相聯”為主題展開討論。分論壇邀請鳳凰衛視COO、鳳凰網CEO劉爽,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澎湃新聞網總裁、總編輯劉永鋼,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婭四位嘉賓開展“網絡媒體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圓桌對話。
宋永華認為,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在“硬聯通”和“軟聯通”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不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心聯通”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他表示,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心聯通”,加強交流方面,網絡媒體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案鞯厍嗄昕梢酝ㄟ^網絡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溝通?!?/p>
薇婭認為,主流媒體具有權威性、專業性和影響力,網絡直播則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在以往的直播帶貨中,她曾多次和主流媒體合作。同時,她還表示,大灣區建設駛入“快車道”,在大灣區的年輕人要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把握發展機遇。
劉永鋼表示,大灣區不僅是創業的熱土、文化的熱土,還是做新聞做媒體的熱土。大灣區里面有大量好的新聞故事,這些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可以打動人心,具有強大的傳播力,澎湃也一直在深挖大灣區的這些故事。
劉爽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對鳳凰衛視而言意義特殊。大灣區滋養了鳳凰衛視,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他介紹說,鳳凰衛視成立了鳳凰大灣區運營中心,相關頻道后續也會陸續啟動,而未來將聚焦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的典型企業、人物以及新的商業模式等,努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
主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
網絡媒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參加了主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這次自己是“站在一個基層醫生的角度”來參加網絡論壇。他指出,在近兩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真正地體現了網絡媒體的作用。
他表示,在2020年1月,抗疫開始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政策:“如迅速地封閉‘震中’,落實到基層的群防群控機制,將防控的重點放在上游,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追蹤密切接觸者,在疫情涉及的范圍進行全面的核酸檢測。這一系列的措施,通過網絡媒體大流量的宣傳,正能量的宣傳及教育引導,使老百姓自覺參與。”在新冠肺炎疫情獲得初步控制后,“通過媒體的正面宣傳,科學的教育和基層的努力,老百姓積極地接種疫苗?!?/p>
鐘南山認為,網絡媒體需要有責任和擔當,在宣傳正確主張的同時,需要注意避免傳達錯誤的信息和片面的消息。網絡媒體不應該對一些言論斷章取義,掐頭去尾,擴大不良的信息。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
以質量助流量 做生產內容的實干家
王慧敏指出,當前網絡媒體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傾向。“我們常問:流量的密碼是什么?現實表明,流量本就沒有什么密碼,如果非要找那個密碼,那就是終身實干。”
他建議,要以質量助流量,做生產內容的實干家。他表示,質量帶來流量,當前傳播方式日趨多樣,主流價值的傳播要做到行穩致遠,既需要理直氣壯,也需要剛柔并濟。
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
處理好內容和流量的辯證關系
“我們要搶占網絡傳播新空間,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做強國際傳播的最大增量?!敝袊請笊缈偩庉嬛軜浯航榻B,近年來,互聯網給傳播格局帶來深刻變化,中國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發展指標明顯快于發達國家。
“在網絡傳播時代,注意力是稀缺資源、核心資源、技術性資源?!敝軜浯赫J為,內容為王是媒體安身立命之本,是新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生存發展需要。但是,如果沒有流量就無法實現其價值。周樹春建議,要進一步處理好內容和流量的辯證關系,把流量作為檢驗傳播效果的重要標準,避免低流量傳播,讓中國好故事不斷產生大能量、大流量。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
以科技賦能大流量 傳播正能量
互聯網平臺在獲取流量上具有一定優勢。如何能讓大流量成為好的流量?張朝陽認為,首先要用正能量引領大流量。因此,互聯網平臺在做傳播內容的時候,要選擇優質內容和思想觀點,注意增強信心、聚合人心、溫暖人心。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大流量應該更有使命擔當?!睆埑栠€說,在新聞客戶端的算法推薦分發上,保證推薦現實主流媒體賬號,對主流媒體賬號提高優先級和權重,擴大正能量。此外,他還建議用好先進技術作為引擎,以科技賦能大流量,傳播正能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鄧瀟麗、黎慧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