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新起點·新平臺·新活力: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2021年度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北京、上海、天津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著名學者聚首論道,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提出中國“第三次開放”的觀點,認為“規則就是生產力”。
“中國成長為世界出口大國、商貿大國,應歸功于開放二字?!编嵱滥瓯硎荆袊幱谑飞稀暗谌伍_放”的關鍵機遇期。他說,近代以來,中國的發展與廣州、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密不可分,在這第三次開放里,粵港澳大灣區將繼續擔當領頭羊的角色。
鄭永年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大融合,問題在于如何達成大融合呢?他認為,交通與基礎設施的互利互通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規則對接。
“規則就是生產力。”這是鄭永年最近提出的一個觀念。他解釋說,中國作為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量”很大,但尚需變“強”。在第三次開放過程中,我們除了學習接受既定的國際規則,也要爭取去創造規則、去向世界貢獻新的規則,最終走向又大又強的發展道路。
鄭永年觀察到,粵港澳大灣區不乏強大的研究機構、科技公司,內部規則完備,卻一直沒能帶著自己的規則走出去。為此,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從借鑒港澳的規則經驗起步,通過醫療系統、國際裁判系統、國際知識產權系統、消費者權益保護系統、社會治理系統等多方面融合對接,最終形成一套為世界認可乃至影響世界的大灣區規則。
在具體操作層面,鄭永年建議橫琴、前海、南沙三地應統一步調,起到先進規則的融合示范作用,以點帶面,最終引領國家的進一步開放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道嵐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