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為期兩天的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近300名來自亞洲各國的青年嘉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會,通過論壇推動中國與亞洲青年之間的交流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這是首屆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共有6場主題論壇在此期間舉行,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論壇”重點關注大灣區未來合作方向路徑,南沙正向功能中心轉變。越來越多港澳元素集聚南沙,共同融入大灣區發展藍圖,此次論壇展示這一變化的完成時、進行時、將來時。
完成時:打造粵港澳深化合作的南沙“樣本”
“我從2016年來南沙后,就再也不想離開了。”香港青年代表、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總經理楊眉在論壇上如此表示。在楊眉看來,無論自貿區還是大灣區的到來,都為各城市產業提供了一個升級和融合的契機。
楊眉于2019年在南沙創立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正是抓住了這些重要的政策機遇,將自貿區的保稅政策與香港傳統的藝術品產業進行整合,落地到南沙。當前,他們還借助南沙區政府區塊鏈公鏈,與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鏈合作,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藝術品兩大痛點問題——鑒定和估值。
“對于創業者來說,時代和舞臺,真的太重要了”,另一位香港青年代表吳嘉惠也分享其在南沙的創業經歷,期盼通過自身經歷讓更多港澳青年多往外看,立足灣區,放眼世界。
吳嘉惠2017年到廣州進行二次創業,創立TIMETABLE大灣區孵化器。3年時間,該團隊孵化了超過40家港澳的初創企業,培養了第一批在大灣區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港澳品牌,社會融資超過1億美元,涵蓋數字科技、數字文娛、新消費新零售等方面。
坐落在南沙創享灣的TIMETABLE包含孵化器、圖書館、網紅咖啡、簡餐等配套,形成創業生態閉環,將打造成為粵港澳深化合作的南沙“樣本”和重要展示窗口。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服務中心在也南沙TIMETABLE基地啟用,推動穗港更加深度合作。
進行時:一個大灣區青年就業創業的機遇之城
“今日的南沙,正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瞄準世界一流灣區,開啟飛天、遁地、入海的新發展征程。”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南沙開發區商務局局長謝曉暉在論壇上向外界傳達這個信息。
目前,南沙共有8家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港澳企業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實際問題,都在服務平臺中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幫助。
南沙推進港澳青年學生“百企千人”實習計劃5年來,共吸引近1800名港澳學生在南沙進行實習交流。今年5月,南沙對接香港特區政府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發動區內優質企業面向在穗港澳畢業生提供超過130個崗位,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開始走進南沙、了解南沙。此外,南沙還在全國率先突破港澳籍人才擔任公職人員,有一批港澳青年才俊在政府部門、法定機構和國有企業任職,親身參與到南沙的開發建設工作中。
目前,南沙在企業注冊、商事仲裁、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專業人才資格認可等方面,積極實現與港澳規則銜接。港澳人士同樣可以無差別享受內地居民同等的快速開設企業、工商辦稅等服務。
“近年來,南沙密集推出針對港澳企業的支持鼓勵政策,‘港澳青創30條’為港澳青年創業企業提供最高10萬-50萬不等的創業補貼,打造一個對港澳非常友善和健康的營商環境。作為港澳青年,我覺得未來10年,南沙將會是一個創業的機遇之城。”吳嘉惠如此表示。
未來時:南沙將建大灣區直升飛機機場
在論壇上,謝曉暉透露,大灣區直升機場正在南沙規劃建設。從南到北,由東往西,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推進區域加快融合發展,推動南沙從地理幾何中心向交通中心、功能中心轉變,在新征程上實現新跨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在論壇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國際灣區的中國模式典范,因其制度多元,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大都市,老齡化程度較低,產業豐富,貿易額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是全世界密度最大的灣區,擁有廣闊的市場和機遇。申明浩提出,南沙應發揮區位和政策優勢,在大灣區一體化帶來的眾多機遇中,助力青年推動新一輪工業信息革命的誕生。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沙科學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療研究院、中科宇航、廣州期貨交易所,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國際風險投資中心……今年以來,一個又一個重點項目在南沙取得扎實進展,將成為未來南沙繼續推進“飛天、遁地、入海”三部曲的新生動能,乘著新一輪的東風,在更高的戰略平臺上,立足灣區,飛躍全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董業衡 耿旭靜 通訊員:羅瑞嫻、齊華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董業衡 耿旭靜 通訊員: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