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三屆廣東水產種業產業大會,今天(12月7日)在廣州南沙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開幕。博覽會以“領綠色漁業,謀種業振興”為主題,參展單位超300家,參展品種250多個。
博覽會上透露,在水產種業方面,廣東加快水產種業自主創新的聯合攻關,構建省漁業種業交易平臺,組建水產種業創新聯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基礎公益研究為支撐的產學研用融合的水產種業創新體系,已建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7個,水產苗種生產數量居全國第一,淡水魚苗產量占全國6成以上,海水魚苗產量占全國近4成,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多個品種的苗種生產與銷售均在國內領先。
本次博覽會通過水鄉塘頭與網絡云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其間還將舉辦多場與水產種業主題相關的論壇,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全國水產種業發展的新成果,推動水產良種推廣,促進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助力“藍色糧倉”種業振興。
博覽會提出,未來廣東將持續推動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實施水產種業振興工程,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打造健康綠色粵漁品牌,加強數字漁業建設,深化省際及港澳臺、太平洋島國漁業交流合作,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中國種業高地”“中國漁業高地”,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劉少軍、陳松林等出席開幕式。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負責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部門、技術推廣機構負責人,廣東各地市分管負責人,相關科研院所專家、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參加博覽會的系列活動。
多項指標居全國首位
廣東漁業邁向現代化
記者從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動漁業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漁業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是產業規模全國居前。打造了1個國家級、23個省級水產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了一批有規模優勢的產區。2020年,全省漁業總產量、水產苗種產量、水產品產量、水產流通和服務業產值均居全國首位。
二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漁業捕撈逐年減少,養殖比重持續上升,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0.4%增加到2020年的85.3%。打造了一批現代化美麗漁場,建成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9個、省級49個,休閑漁業產值躍居全國前列。
三是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了省漁業種業交易平臺,組建了水產種業創新聯盟,“十三五”期間廣東共有10個水產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建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17 個,水產苗種生產數量居全國第一,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多個品種的苗種生產與銷售均在國內領先。
四是產業轉型深入推進。實施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工程,推進漁港建設攻堅行動。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417家,以綠色發展引領產業振興。
五是產業發展走向深藍。開展以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巢)和深水網箱養殖為一體的區域性綜合開發,建成“德海1號”“澎湖號”深遠海智能養殖平臺,建設了十大深水網箱集聚區,示范帶動深遠海漁業發展。
漁業轉型升級乘勢進
助力鄉村振興譜新篇
據介紹,為進一步發揮漁業在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廣東將持續推動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中國種業高地”“中國漁業高地”,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一是實施水產種業振興工程,持續增強水產種業發展活力,建設嶺南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打造廣東水產種業“南繁硅谷”。
二是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加快珠三角百萬畝魚塘整治提升,推廣健康生態水產養殖模式,推動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重達65%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80%以上。
三是打造健康綠色粵漁品牌,開展綠色水產品品牌推廣,重點加大區域品牌公益宣傳,增強“粵字號”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是加強數字漁業建設,深化大數據在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五是深化省際及港澳臺、太平洋島國漁業交流合作,積極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打造標準化、現代化、便利化平臺。
六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以“漁業+”為突破口,積極培育前景好、潛力大的高效生態產業,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大看點全揭秘
水產種業作為水產養殖產業鏈的源頭,是引領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實現漁業現代化的硬核“芯片”。
本屆博覽會五大看點:
一是塘頭特色突出。展會充分發揮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作為珠三角百萬畝魚塘升級樣板的場地優勢,讓“魚”游起來,讓設備轉起來,創新性打造“開在魚塘邊的盛會”。
二是市場化氛圍濃厚。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科技支撐、服務產業”原則,形成企業展示、專家推薦、展銷結合的辦展模式,參展單位超300家,參展品種250多個。
三是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創造性地將“館展、地展、云展”三展融合,通過VR展廳、視頻直播等形式,致力打造成為展示水產業最新發展成果的新標桿。
四是國際合作穩步推進。創新設置太平洋島國聯合館,集中展示中國-太平洋島國漁業合作成果及遠洋漁業發展成果。
五是引領行業發展。聚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集中展示珠江水系近40種水產種質資源救護保育、馴化、人工繁育和種苗培育成果,引領水產種業發展新方向。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葉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