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良\撰文 張茂\攝影
你知道什么是“青綠腰”嗎?“青綠腰”出自以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為藍本進行創作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除夕之夜,《只此青綠》的女子群舞選段登陸虎年央視春晚后,該部舞蹈詩劇便迅速走紅。“青綠腰”作為詩劇中標志性的舞蹈動作,也被許多觀眾模仿傳播。
日前,《只此青綠》第二輪全國巡演的首站城市選在椰城海口,由于人氣爆棚,演出數次加場仍一票難求。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海南省歌舞劇院演出前,演員在化妝間上妝。
一位身穿漢服的觀眾與《只此青綠》的人物宣傳背景板合影。
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只此青綠》用七個篇章讓觀眾跟著展卷人的視角,穿越時空走進北宋畫家王希孟的繪畫世界。“青綠”是《千里江山圖》的靈魂,也是整部舞劇的視覺標志。眉眼鋒利,絳唇高髻,利落甩袖,隱入畫中……一群舞者身著青綠色拖地長裙,仿佛化作青峰疊嶂和陡峭山崖,通過“青綠腰”等舞蹈動作的變幻,演繹出“險峰”“臥石”等造型,將山水相依的磅礴氣勢舞得淋漓盡致。
除了以舞繪畫的驚艷,這部舞劇還將篆刻、織絹、國畫顏料制作、制筆、徽墨制作等眾多非遺技藝以藝術化的手法進行呈現,讓觀眾在欣賞絕美舞姿的同時,感悟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此外,同心圓的舞臺設計、精準展現宋代美學的服裝設計、回味悠長的配樂、考究的燈光等,共同營造了沉浸式的賞畫氛圍,讓觀眾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
女舞者們身著青綠衣,發髻高聳,體態搖曳,神韻合一,最終融為《千里江山圖》中的青綠色山巒。
演出前,舞蹈演員在后臺調整發髻。
“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古畫,《千里江山圖》活了!”這是觀看舞劇后觀眾發出的評價。《只此青綠》之所以能火爆出圈,關鍵在于它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耕與挖掘,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更喚醒了每位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可謂是看一場青綠舞,啟一腔愛國情。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7日?11版)
[ 責編:王宏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