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掘現場和研究實驗室里,女性的身影越來越多,在她們眼中,考古行業男女并無差別,而女性不僅有獨特的工作視角,更有磅礴的學術“野心”。未來的考古將不再局限于尋找遺跡或者遺址,考古人正在以微觀視角打開探索歷史的大門。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短視頻,走近這些“科技考古”的“操盤手”,和她們一起研究最古老的泥土、植物和金屬。
金和天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專業,憑借著她的學術積淀和工作能力,在北京地區許多遺址的植物考古中,她都擔任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例如北京大興三合莊漢至元代遺址。
金和天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在三合莊遺址遇到了如此大面積且非常純凈的糧食炭化遺存地層,這是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少見的。
當時不少頂尖學者都認為,植物炭化遺存的地層,是一個大面積的祭祀場所。
在女考古隊員金和天的顯微鏡下,炭化遺存中的糧食分類清晰可見。
有趣的是,在炭化遺存中,保留最多的糧食——稗子,今天在北京并不常見。
稗子的大小和小米、黃米這一類的糧食大小十分相似。在古代的時候,稗子被人們當成另一種小米,作為主食的一種來食用。
那么哪里的人會吃稗子呢?金和天與考古隊友們研究發現,這些稗子的年代大約為金代,而居住在東北的金代人有著種稗子的習慣,所以考古隊員們猜想,當時金人南下,把吃稗子的習慣帶到了北京。
金和天對于三合莊遺址的興趣,并不局限于植物本身,她希望通過科技考古的小支點,解決墓主身份和大面積糧食焚燒等現存問題。
金和天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研究,能夠考證三合莊遺址當年是否有祭祀活動。(李俊男)
資料來源:北京廣播電視臺
[ 責編:孫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