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云雷(《小說選刊》副主編)
特·官布扎布的《人類筆記》視野開闊,氣勢恢宏,從全球的視角梳理了“人類”的誕生和發展,思考“人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等宏大命題,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著作。近年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羅伯茨的《全球史》和威爾斯的《世界簡史》等著作,引起了中外讀者與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著作超越了既往以某個民族國家為敘事對象的歷史敘述,而以“人類”為敘述單元,從整體上講述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顯示了開闊的全球性視野。
《人類筆記》?特·官布扎布?著???作家出版社
但另一方面,這些西方學者也大多囿于學科界限或西方中心主義,對東方與中國的歷史發展脈絡并不明晰,而只是引用部分史料作為附錄或補充,因而他們眼中的“全球史”或“人類史”,仍然是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史或人類史。特·官布扎布的《人類筆記》,作為一部中國作家的著作,有效地避免了這一缺憾。作者在書中尊重不同的民族、國家、種族及其文化,充分運用史料,并將其作為“人類”的一部分,在一個更加宏大開闊的視野中進行分析與論述,顯示了開闊的胸襟和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在書中,作者將東西方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美洲文明等并置在一起,在廣闊的視野中探尋人類的“秘密”。
在作者的探尋中,關注的重點之一是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作者認為,不斷尋找、開辟生存之地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并將其作為貫穿全書的線索。他指出:“生存資源的再分配、生存類型間的差異、生產資源匱乏地區的人們必然涌向生存資源產地等等,這是我們在觀察人類歷史活動過程中所發現的一些現象。”從非洲開始的人類大遷徙,斯巴達與希臘的長期戰爭,中國大地上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長期沖突,都可以此加以解釋。小到村落內部的小小爭斗,大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都是為了“生存”而戰斗,這固然殘酷,但也是歷史的真相。
重點之二是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發展史,從石器、木器到鐵器,再到工業革命之后飛速發展的諸多機器,作者為我們勾勒了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脈絡,書中寫到了鐵器的出現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一眼看去,貌不驚人而臉色冷清的鐵,就這樣使人類的生存活動熱血沸騰起來。其神奇不僅在于對耕地的任意開發,作用于作物的增產和群體沖擊力的形成,還在于對社會分工的復雜化,手工業能力的發達,建筑行業的發展壯大,制造業的揚帆,乃至飲食器具及日常用品的改善,都如同雨水對植物,使它們繁茂起來”。作者以文學化的語言描述了“鐵器”出現前后的世界,令人信服地展現了新物質、新工具如何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而在精神文明方面,從人類生活初期語言、圖騰、文字、數字的出現,到軸心時代各大文明中心的形成,到宗教的興起及其從一神教到多神教的演變,再到文藝復興之后科學、文藝、思想的發達,作者以如椽巨筆為我們勾勒了一幅絢麗多彩的人類發展畫面,讓我們對人類的偉大心生敬意。在作者的敘述中,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識,以及整體性、比較性的思維,我們既對作者涉獵知識面之廣博而驚訝,也為他能夠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明之間而振奮,更為人類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而感嘆。
《人類筆記》中涉及的內容豐富、浩瀚,宛如一部關于人類各方面生活的百科全書,以上我們只是勾勒了一些主要線索,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根底,即作者在敘述中更重視物質與生產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涉及宗教、文藝、思想等諸多精神現象時,也只是將其放置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之中加以分析,而并非以某種宗教或思想為基點來闡釋人類的歷史,這顯示了作者鮮明的科學認知方法,但如果與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等著作相比較,此書似乎只是對人類從遠古到聯合國成立的歷史作出了梳理,而較少基于新科技對人類未來令人腦洞大開的展望。但另一方面,作者文采斐然的敘述、強烈的主體意識,以及恰到好處的抒情,也為《人類筆記》增添了濃厚的文學色彩,“遙望太古”“后古代回憶”“路的方向”以及“尋找地球母親”“從神的孩子到蟲子的后代”“用石塊叩開文學之門”等章節標題,既是對具體內容的概括,也是一種詩意的升華,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在面對人類數千年艱難跋涉時心中的無限感慨。超越民族、國家、種族的界限,而將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對象加以把握與思考,展現了作者鮮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9日?12版)
[ 責編:張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