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講述人:“書萌·書店行”創始人 孫 謙
今年是我踏進圖書行業的第17年,也是我踏上“中國書店行”的第4年。2018年,我辭職休整,和朋友們一起開啟了“中國書店行”之旅。我帶著剛滿4歲的孩子,開著一輛書店過去送貨用的面包車,從佛山一路沿海北上,歷時一個月,走過17座城市。四年來,我們自駕走過了祖國51個城市和地區,共計走訪200多家書店,發現它們的亮點,享受其中的樂趣。
和我一起“書店行”的石頭,開書店已27年,先后給書店搬過5次家,直到7年前狠心買下老城區一處房產才算安穩了。石頭的書店是一家以雜志為特色的民營主題書店。他對各種雜志都如數家珍,知道哪種一定賣得完、哪種放久了更值錢。但他從不溢價賣雜志,他說要讓愛雜志的人們買得起。
石頭告訴我:“雜志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周轉快、種類多,周刊、月刊、雙月刊、季刊等,都要記在腦子里。但也正因為周轉快,所以客人來的頻次高,一來二去,店里的流水就高了。”
“盛廈,阿來老師下午要去書店做活動吧?新版的《塵埃落定》簽名版幫我預定10本唄。”“只有5本啦,太火爆,沒庫存了……”這是我和杭州純真年代書吧店主盛廈之間慣常的對話。這家以活動豐富著稱的書店,在第二代店主的操持下,正煥發勃勃生機。
北京有家專做古舊書的書店,叫布衣古書局。自店主胡同2002年創辦書局起,轉眼20年了。他說,古舊書是個小圈子,書局輝煌的時候,線上會員有十萬之多,現在,估計只有1000人左右了。但他總覺得,這事兒得有人做——只有年輕人喜歡上了古書,古書才有未來。疫情后,他的店搬到了北京東城南陽胡同,應了那句名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我們經常去胡同里找他聊古書。
正如鐘芳玲在《書店風景》中所說,“世上處處皆有好風景,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書店風景”。我的視頻號開通后,我帶著攝影師采訪了許多位主題書店創始人。我總覺得,只要有人通過它們關注書店,我就要堅持做下去,因為這個行業值得。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王美瑩、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于北辰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22日?07版)
[ 責編:張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