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楊利群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修復古籍。
64歲的楊利群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已經過了退休年紀的他沒有選擇在家享清福,而是繼續陪伴著鑷子、毛刷、補紙這些幾十年來的老朋友。
他是云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專家,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聘請的修復導師。然而,他還是更喜歡戲稱自己為“面糊匠”。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8日,楊利群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修復古籍。
64歲的楊利群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已經過了退休年紀的他沒有選擇在家享清福,而是繼續陪伴著鑷子、毛刷、補紙這些幾十年來的老朋友。
他是云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專家,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聘請的修復導師。然而,他還是更喜歡戲稱自己為“面糊匠”。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8日,楊利群(右)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修復古籍。
64歲的楊利群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已經過了退休年紀的他沒有選擇在家享清福,而是繼續陪伴著鑷子、毛刷、補紙這些幾十年來的老朋友。
他是云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專家,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聘請的修復導師。然而,他還是更喜歡戲稱自己為“面糊匠”。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4月18日,楊利群(右)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修復古籍。
64歲的楊利群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已經過了退休年紀的他沒有選擇在家享清福,而是繼續陪伴著鑷子、毛刷、補紙這些幾十年來的老朋友。
他是云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專家,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聘請的修復導師。然而,他還是更喜歡戲稱自己為“面糊匠”。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