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手藝?】
大連貝雕
講述人:貝雕專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阿山
一枚貝殼,遺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無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會煥發出意想不到的光華。
貝雕,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奇思妙想臻美結合之作。
中國出土的第一條“龍”——仰韶文化的蚌龍,就是用貝殼堆起來的。大連貝雕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先民就已在貝殼上凝結扮靚生活的審美智慧。
貝雕制作,工序繁多,工藝復雜,集設計、選料,雕刻、打磨、鑲嵌、塑形等于一體,取繪畫、書法、雕塑、篆刻等多藝術門類之所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理想的呈現有了更多可能。我潛心研究出的、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貝殼軟化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我運用這項技術,把含有膠質的貝殼軟化成型,創作大型立體貝雕。你見到的這座貝雕天壇,直徑3.2米、高3米,那個貝雕九龍壁長6米、高1.78米,均由貝殼精粘細嵌,堅如磐石。
做貝雕,外祖母和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兒子又跟我干了一輩子,現在是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孫子從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后,也在做貝雕文創產品開發。我這樣的“貝雕世家”,見證并參與了大連貝雕入選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過程。
(光明日報記者吳琳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5日?01版)
[ 責編:孫宗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