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徽杭古道,人文與綠色交織
講述人:浙江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康志雄
(相關資料圖)
我先后從事過林業生產、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有機會接觸、研究古道,并與之結緣。
古道,也叫古驛道,是古時候的商貿通道和交通要道,連接著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時代變遷,平原地區的很多古道漸漸消失,山區的一些古道卻幸得留存。只不過它們多由過去的交通、商務要道,變成了人們旅游休閑之所。
古道上不僅有歷史文化遺存,也有著豐富的景觀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果兩者能有機融合并被充分利用,豈不是一種十分寶貴的生態旅游資源嗎?2015年,我們組織開展了“浙江最美森林古道”評選。那時,我任省林業廳產業辦主任,參與了這項評選工作。
我特別想推薦一條自己很喜歡的古道——徽杭古道。東晉時,徽州人外出經商,多到蘇杭、上海等地,逐漸形成了“徽商”這一歷史上著名的商人團體。唐代時,徽杭古道開始建造?,F在的徽杭古道,完整保留了從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至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浙基田村一段的道路,長度有20多公里。
每次走在這段古道上,都讓人心曠神怡:
拾級而上,你可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在密林間穿過峽谷溪溝,山路蜿蜒、云霧茫茫,遙想昔日商人在此間行走,常會產生古今之嘆。
站在古道上,你仿佛能看到歷史的片段在眼前變幻:明代名臣胡宗憲由此入杭州為官;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在此鏖戰;商人胡雪巖少年時跟著同行徽商們由此進入浙江,開始了他沉浮的一生……古道上遺留的無數石雕石刻、關隘、涼亭等文化遺跡,都在講述著昔日繁榮。
對于我們林業工作者來說,除了關注古道本身蘊含的豐富資源外,也重視古道周邊景觀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比如,在徽杭古道西南端,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體現了北亞熱帶至暖溫帶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有2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脊椎動物,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植物有6種;在保護區的千頃堂,就有野生梅花鹿活躍其中。
這幾年,徽杭古道都快成“網紅”了,來打卡的驢友和游客特別多。看到古道這么受歡迎,我們也很開心。為了探索古道開發和保護的更多新路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按照林長制屬地保護管理規定,保護利用好古道,進一步完善古道本體、附屬設施及森林植被、景觀資源等。此外,古道邊的古橋、古亭、古驛站、關隘、人文資源和設施也需進行保護修復,歷史名人、事件、文學作品、典故傳說等也在不斷發掘中……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開始實行了。接下來,希望可以進一步推動古道保護利用制度化、法律化,將人文與綠色有機組合,激起古道最具活力的“脈動”。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李曉、陳之殷、陳元秋、耿建擴、李慧、陸健、張哲浩、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杜克成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4日?07版)
[ 責編:孫宗鶴]關鍵詞: 徽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