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網訊 7月5日,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簽約儀式在線上召開。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三地共同簽定《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的聯合協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副司長(主持工作)鄧超,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天津市文物局局長徐恒秋,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出席會議。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京津冀交界地帶的長城總長約110公里,是三地共有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下,加強長城保護、傳承長城文化、弘揚長城精神是三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探索京津冀區域長城保護與利用的好路、新路,是三地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對于我國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具有標志意義。
此次聯合協定的簽署,是健全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合作機制的關鍵一步,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主動作為,標志著三地長城保護事業邁向新征程。
目前,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利用已進入更緊密的新合作階段,未來將繼續攜手并進,深入探索,共同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田媛 劉華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