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
作者:秦和元(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大別山南麓的丘陵地區適宜油桐生長。小時候,家鄉的淺山低嶺都開辟成梯地,坡埂則栽種油桐或烏桕。
(資料圖片)
油桐善解人意,大概是為了方便人們收獲果實,它不像梧桐、泡桐那樣生得挺拔高大,而是在主干不高處就分出枝杈,杈上再分杈,整個樹冠成華蓋狀。春風拂過,枝頭冒出淺黃色的心形嫩葉,緊接著跟出一簇簇花蕾。隨著氣溫升高,油桐的葉子變成深綠色,并顯示出油脂般的光澤,摸上去滑溜溜的。暮春時節,千樹萬樹桐花開,遠遠望去仿佛一幕幕雪瀑;靠近端詳,那一朵朵五瓣小花晶瑩潔白,紅黃色的花蕊點綴其中,娟秀而雅致。
桐花綻放?鄢國清攝/光明圖片
油桐花很美,不過農人更看重它的果實。桐花凋謝了,孕育出一枚枚綠色的果子,長大成熟后,比小孩子的拳頭還大,枝椏都被壓彎了。入秋,黃葉紛紛飄落,生產隊派人來收獲果實了。在竹竿的敲打下,一枚枚桐果咚咚地掉落,從坡埂骨碌骨碌地滾到地邊的溝瀆,同枯葉混雜在一起。生產隊收獲過后,樹上總會殘留幾個不易掉落的單籽小桐果。這時,我們小孩子就會攀上枝椏去采摘,或者從滿溝的落葉里刨出幾顆遺漏的桐子,積攢著拿到供銷社去賣,可以買回鉛筆、橡皮擦或作業本。
桐果表面的果皮同核桃的近似,又有點像椰子的外皮,多絲狀纖維,不易剝開。生產隊把收獲的桐果倒入稻場邊的大坑里,灌進水漚上幾天,待坑里的水變成綠色,冒出許多明明滅滅的泡泡,就表明桐子漚好了。用大竹筐撈上來濾干,在場地曬上幾天,等桐殼咧開了嘴,板栗似的桐籽就會歡喜地蹦出來。
過去,桐籽都是統購統銷,先賣到供銷社,然后進入榨油廠。
桐油可是好東西,由于附著力強、容易干燥、光澤度好,因此用途廣泛,可作為防水涂料用來刷制油紙傘、木盆、木桶甚至是木船。春夏時節濕氣重,不適合給木器上桐油,必須選擇天干物燥的秋天,將器物充分暴曬,這樣上油時才能聽見木料吸油的滋滋聲。據史料記載,明代鄭和的寶船在修整時,每年秋天都要上一次桐油,可見桐油為鄭和下西洋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現代工業突飛猛進,現代文明勢不可擋。很快,由化工紡織面料制成的遮雨傘和防曬傘涌入市場,它們款式新穎、折疊自如、攜帶方便,不需要刷桐油;同時,各式各樣、經濟輕便的塑料桶、塑料盆取代了木桶、木盆,它們也不用上桐油……曾經有一段時間,家鄉人都進城或跑到南方打工,田地因此撂荒了不少,與桐油相關的營生更是不被重視,沒有人愿意打理。
近些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原生態的東西越來越受到青睞,純天然的物品也越來越珍貴。桐油以其耐酸、耐堿、耐熱和防水、防腐、防銹等諸多優點,被大量用于車船、漁具、機械、電器等的制作工藝。此外,由于純天然且氣味芳香,用桐油替代油漆的綠色家裝時尚正悄然興起。
“油桐花,油桐花/滿山遍野是你家/春風吹來嘩啦啦/飄飄灑灑像雪花……”此刻,家鄉的兒歌又在耳畔響起,那樣好聽,那樣親切。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16日?09版)
[ 責編:楊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