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環球精選!文明之美看東方|這里“最早”叫中國——中華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2022-07-23 15:38:40 來源:山西云媒體

    “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志。”陶寺遺址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三大重點遺址之一,是研究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化,感知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必經之地。

    ▲陶寺遺址

    2022年7月21日,由山西省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經天緯地照臨四方——中國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資料圖片)

    此次會議正是為了集中探索中原地區最早進入初級文明階段的都邑性城址——陶寺遺址,并展示其豐碩的考古成果,如:空前規模的城址、氣勢恢宏的宮墻、布局規整的墓地、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迄今為止最早的文字、成組成套的禮器......

    最初的中國

    自古以來,陶寺遺址就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根據拍攝的航片顯示,千百年來,附近的村莊不管怎樣發展變遷,一直呈包圍狀把陶寺遺址緊緊地環抱起來,而很少占壓。

    ▲陶寺遺址航片

    冥冥之中,仿佛有種神奇的力量保護著這片古老的都城遺址。

    400多萬平方米的遺址內,城址就占據了280萬平方米,宮城近13萬平方米。整個遺址功能區分清晰,布局講究,墓葬等級分明,儼然已經具備了國家的基本形態。

    許多學者認為,陶寺就是典籍里記載的“堯都平陽”,根據多年的發掘成果來看,陶寺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少數貴族聚斂了大量財富,形成了特權階層。社會發展到這個時候,國家雛形已經形成,文明社會已經來臨。

    陶寺遺址,就是早期中國的典型代表。

    堯舜之都

    全國只有陶寺遺址附近的方言,稱太陽為“堯王”。是巧合?還是文明的傳承?又或者是某種特定崇拜?百姓口中代代相傳的偉大的君王堯,究竟有沒有建造過偉大的都城?

    2018年,在陶寺遺址宮城的城墻上,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殘留下來的“闕樓”式門址。

    高大的闕樓,一向被稱為禮儀之門。兩處高大的闕樓從宮城的南城墻上延伸出去,模式竟然和隋唐時期洛陽城應天門闕樓的樣式相像。以至于后來的紫禁城午門,也沿襲著這種4000多年前的闕樓模式。

    ▲南東門“闕樓式”門址

    ▲故宮午門

    高大的闕樓門址顯示著宮城內的宏偉。宮殿之上,僅僅一個主殿,面積就達到了540多平方米。宮城外的窖穴儲藏著國家的糧食,窖穴直徑達5米,深度7米,內置螺旋形坡道可直達底部。這些大型窖坑,幾乎和隋唐時期洛陽的含嘉倉一模一樣。

    經過40多年的發掘,陶寺遺址已經是很多學者認定的堯舜時代的都城?!爸腥A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認為: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志。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應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相當契合,是實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歷程的重要支點和基石。

    王墓里的中國龍

    陶寺遺址的墓地是黃河流域最大的一處。40多年的發掘表明,4000多年前,這里的社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數量眾多的普通人的墓葬不同,貴族大墓相對較少,規格很高,陪葬品也特別豐富。

    1980年,在M3016大墓中,一個圓形的特殊陶器顯露了出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陶盤,盤子的中心,栩栩如生地彩繪著一條盤龍。

    ▲陶寺盤龍

    在整個陶寺遺址中,這樣的龍盤僅從王級大墓中出土了四件??脊艑W家認為,龍盤應該屬于當時的王者,是高級身份地位的象征。陶寺龍盤里繪制的龍,皆形如蟠龍,身體上有鱷一樣的鱗狀斑紋,頭部兩側方形似熊耳,長頜凸出,尤其是口銜樹枝的形象,十分罕見。陶寺盤龍,已經非常接近后代夏商周及后世之龍的形象。陶寺又是最初的中國國家雛形所在,因此,陶寺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龍。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世界最早的觀象臺

    4000多年前,陶寺就擁有了較為先進的天文歷法,并且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

    考古人初次發現13塊弧形排列的夯土柱基時,被這一排“墻不像墻,路不像路”的奇特組合,搞得摸不著頭腦。

    根據《尚書·堯典》的記載,堯帝時期的天文學十分發達,天文歷法關乎農業生產,已經成為王權的一部分,觀象臺是都城必備的建筑。

    這13根奇特的石柱,會不會是4000多年前的觀象臺呢?

    通過多年的摸索求證,模擬觀測,考古人員終于發現了觀象臺的秘密。原來,先民是通過觀察柱子的觀測縫,塔兒山的日出方位,來確定季節和節氣的。從第2個觀測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第12個觀測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春分和秋分均從第7個觀測縫看到日出。

    ▲陶寺遺址觀象臺

    ▲陶寺遺址觀象臺復原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也是中國24節氣的祖源。它比英國的巨石陣觀測臺,還要早上500年。

    神秘的朱書文字

    1984年在陶寺遺址灰坑H3403的發掘中,一個殘破的扁壺上,用朱砂寫著的兩個“字”,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其中一個紅色的文字爭議不大,很多學者認為他和甲骨文的“文”字非常相似。

    ▲朱書扁壺

    爭議比較大的第二個字,究竟是“堯”字還是“昜”字,目前尚無定論。

    雖然只是兩個簡單的字,卻是中國明確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比成熟的甲骨文早了約800年。

    “禮樂文明”的初步形成

    陶寺遺址出土的29件樂器,包括鼉(tuo)鼓、土鼓、特磬、陶鈴、銅鈴、口弦琴等。鼉鼓和特磬組合是迄今為止所知同類樂器中最早的。

    ▲鼉鼓以及復原

    銅鈴,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金屬樂器。口弦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直到今天,羌族、蒙古族、彝族、鄂倫春族還在使用。

    ▲口弦琴

    鼉鼓這種用鱷魚皮蒙的鼓,只出現在王級大墓里。土鼓也是基本如此。其中,1對鼉鼓,1件石磬,1件土鼓,都是呈固定組合安置于貴族墓的墓主左下側。鼉鼓和特磬組合更是傳承到了商周,成為貴族獨有的陪葬之器。

    陶寺還出土有玉鉞、玉琮、玉璧、玉圭等玉禮器,它們和上述樂器共同表明“禮樂文明”在此時就已經初步形成。

    ▲陶寺遺址出土玉器

    ▲玉獸面

    最早的天文測量圭表儀器

    2002年秋,在陶寺遺址中期大墓M22中發現豎立著一根木桿,上面涂有黑、綠色和紅色標記的漆,引起了考古工作者對“圭表”的考證。

    圭表是我國古代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可以測日影定地中,決定都城選址;可以進行大地測量,認知版圖和天下的實際范圍與幅員;還可用以制定歷法。

    研究證明,M22大墓中發現的木桿就是圭尺。陶寺圭尺的發現,也恰恰說明中國古代天文測量使用的圭表儀器,最早出現于距今4100年前的陶寺文化中期。

    ▲陶寺遺址出土圭尺

    由此看來,陶寺遺址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集城墻、宮殿、墓地、樂器、觀象臺、大型倉儲區等各項功能要素齊備的早期都城遺址。

    種種考古跡象也都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陶寺就進入了國家階段,邁入了文明社會。第一,陶寺文化時期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而是出現了嚴重的社會等級分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墓葬差別,實際上反映了墓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低。第二,陶寺文化與社會出現了“王”這一最高統治者,意味著王權為主的國家出現。第三,在陶寺社會,禮制初步形成,并成為社會制度的精髓傳繼后世。第四,陶寺社會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多為夏、商、周及其后世繼承發展,與之一脈相承。

    可以說,陶寺就是“最初中國,華夏主脈”。

    特別鳴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高江濤

    采寫:任慧 責編:武雷濤

    圖片來源:文博山西、高江濤

    [ 責編:李方舟]

    關鍵詞: 陶寺遺址 1980年 文明階段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xxxxxx|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