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日報北京8月6日電(記者牛夢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文物局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七夕節目4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后,獲得了觀眾的熱烈反響。《古韻新聲》七夕節目延續了以往“文物展演+文化訪談+古風樂舞”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從對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想象,到男耕女織的技藝與智慧,再到感人至深的動人愛情和家國情懷,整場節目以文物古籍為脈,以電視藝術為媒,梳理七夕節日內涵,在文化遺產的活化魅力中傳遞流轉千年的七夕情懷。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甫看來,“節目在解讀七夕節日內涵時堅持大歷史觀,跳脫出狹義的愛情框架,深度挖掘七夕節俗背后的先人智慧與精神信仰,全方位展現傳統節日獨特的文化魅力,映照中華民族追求幸福生活的時代精神。”
《古韻新聲》七夕節目基于翔實厚重的民風民俗與歷史文化,探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融合思路,以精致的舞美設計、考究的服化道具和先進視聽技術的應用,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可知可感、浪漫詩意、意蘊深厚的七夕盛宴。如舞蹈《織·夢》結合演播室置景與影視化的拍攝方式,帶領觀眾置身于《蠶織圖》中,在一絲一線中感受中國紡織文明的源遠流長與絕妙智慧。節目《梁祝》在收尾處運用AR技術再現梁祝化蝶雙飛的浪漫場景,詮釋忠貞不貳、生死不離的愛情真諦。一個個精美的節目在潛移默化間將七夕的文化意義與情感深意深植人心,在獨特的東方文明之美中夯實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弘揚了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
據該節目總導演盧小波介紹,《古韻新聲》系列節目立足文化自信,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己任,透析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精神內涵在世界范圍內的共通共鳴,以中國節日故事向海內外觀眾展現中華悠久歷史的發展歷程,傳遞中華文明所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7日?04版)
[ 責編:陳暢]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