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暉、楊冰玉(分別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
當下的網劇創作普遍存在同質化或創新乏力的問題,“路人緣”有降低的傾向。面對“網標”時代的到來,如何提升網劇的質量、促使其邁向精品化,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其中,作為受眾群體的“細節控”對網劇的精耕細作有著獨特價值和重要意義。
像“搜證”一樣捕捉劇中細節
(資料圖)
隨著網絡互動空間的發展,一批執著于細節追求的觀眾步入大眾視野,網友將這一群體稱為“細節控”。我們在網劇的微博超話評論區、豆瓣小組中大都可以看到這一群體的身影。有些網劇中環環相扣的縝密劇情、剝繭抽絲般的謎題分析、復雜突然的反轉設置有賴于大量細節的累積,以細節物證還原真相。在審美接受的過程中,“細節控”就像“搜證”一樣捕捉劇中的細節、拼貼碎片信息、發掘潛臺詞,利用想象填補“空白”,從中獲得參與感與滿足感。從藝術鑒賞層面上看,“細節控”捕獲細節的過程是其審美再創造的過程,是其自身主體力量在“追劇”過程中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
作為鑒賞主體之一的“細節控”擁有主體性特征。他們依據個人興趣愛好、專業知識等因素,對劇集的邏輯是否縝密、情節設置是否合乎常理,甚至鏡頭語言等內容進行捕捉,并通過社交平臺互動探討,從中獲得愉悅與滿足。每當質量尚可的網劇播出之后,常有題為“細節匯總/劇透慎入”之類的文章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引發網友的閱讀和討論,其中包含對劇集細節的分析考察,比如有的“放大”通話記錄,發現人物手機號碼前后不一、通話時間不匹配等細節漏洞;有的通過前后劇情對比,發現人物行為與“人設”不符。具備專業知識的“細節控”以個人體驗與專業視角,對劇情細節是否合規進行探討,其評論內容甚至帶有科普性質。“細節控”拼貼碎片化細節的過程無異于網劇建構、累積懸念并最終揭開謎題的過程,觀眾在體驗網劇帶來的審美愉悅的同時,也借由主觀能動轉換自身的觀者身份,充分展現個人的“觀劇”才能,獲得雙重“爽感”。
“追劇指南”般的細節信息直接影響網劇口碑
在網絡社群中,無論是出于個人獨特的心理訴求,還是跟風體驗的從眾嘗試,“細節控”并不少見。早些年,質量平庸、自娛自樂的網劇擠占網站,高品質之作相對較少。“細節控”的細節深耕與互動評論的影響力并未引起足夠的注意。如今,隨著網劇的規模產出、網絡評論功能更易于操作,群體數量大增的“細節控”對劇集口碑的影響力日漸凸顯。越來越專業的“細節控”以犀利的目光“逼視”每一部網劇,尤其是那些“出圈”作品。“細節控”們以完美主義者近乎“嚴苛”的精益求精態度,帶動著觀眾的認知升級和劇作的口碑擴張。
“細節控”們在深耕劇集細節、獲得心理滿足的同時,往往借助社交平臺直言不諱地指出劇中存在的問題。如有的網劇中有多車追尾后的搶救片段,就有“細節控”在彈幕里質疑“心肺復蘇動作是認真的嗎”。有的“細節控”選擇“細節文”的方式與他者互動,其中包含著對劇中角色的行為或動機等的“盤點”。在大數據時代,這些猶如“追劇指南”的細節信息在網絡上流傳,直接關聯著觀眾對劇集口碑的評價。盡管部分內容涉及劇透,但條理清晰、圖文并茂的“細節文”反而成為配合受眾利用零碎化時間獲取關鍵信息的“一覽式追劇”辦法,因而總能收獲網友的廣泛瀏覽閱讀。
“細節控”在分享中放大他人未曾注意的劇集局部和細部,其評論式話語往往左右著大眾對網劇的評判。“細節控”創作的“細節文”帶動眾多觀眾對劇集進行二刷、N刷,對細節進行回顧或回味,甚至對未及時“入坑”好劇表示可惜,細節成為大眾判定劇集口碑是否“高走”的重要依據。受“細節控”個人偏好及專業性影響,“細節文”往往帶有比較強烈的主觀色彩,因而其對網劇的剖析難免存在片面或過度解讀的問題。這就需要觀眾在“追劇”過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鑒賞水準、保持獨立的審美判斷、分辨“細節”的真偽,盡量站在比較客觀的立場上發表意見。
敦促網劇生產者精益求精、潛心創作
因互聯網的特殊屬性,網劇這一文藝形式的互動性一般要強于其他藝術種類。因此,在審美再創造活動中,“細節控”不僅能凸顯劇集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更能令創作者即時、直觀地獲取其“意義經驗”以進行自省。創作者將“細節控”對網劇的觀賞體驗、問題分析運用于藝術創作,使之成為提升網劇質量的重要推手。
“細節控”對劇集細節有著全方位的嚴密考察,與網劇所應具有的奇觀性與縝密性、邏輯性與專業性等相一致,這就需要劇作本身能夠經得起多方考驗。面對網劇作品數量的日益增多,創作者需要有所作為,以具備“工匠精神”的專業水準精心設計、嚴格把控細節,提前預設“空白”,促進觀眾與主創團隊的雙向互動。
網劇需要以大量具有真實性、專業性和還原性的服化道(即服裝、化裝、道具),來滿足“細節控”的“搜證”需求。劇集里的道具往往是整個故事的連接線,甚至與特定的沖突性人際關系密切相關。網劇的服化道細節給人以強烈的現場感、年代感與個性化,“細節控”也會察覺道具中的微小細節、發覺與人物設置不符的服裝搭配。提升服化道水準,增強對多元現實生活的展現,有助于網劇與現實題材之間的互聯互通。
“細節控”還有利于推動劇集的表演提升。當下網劇受到眾多實力派演員與青年演員的青睞。這能幫助青年演員思考如何“演技在線”。面對“接不住戲”的演員表演,“細節控”會直言其演技的堪憂之處。在“細節控”的嚴格“監督”之下,青年演員或許能更好潛心鉆研表演業務,克服自我與角色的距離,努力塑造富于光彩的性格化角色形象。
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網劇以滿足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細節控”在審美接受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對細節真實性的高度訴求,敦促生產者精益求精,潛心創作。“細節控”與網劇形成獨特的創作與接受關系,這既是對后者不倦探索、砥礪前行的鞭策,也是其致力于精耕細作的強大動能。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20日?09版)
[ 責編:孫宗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