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論點摘編】
魏明孔在《堅持改革開放主旋律:近年來中國經濟史研究的成就與展望》(刊于《中國經濟史研究》202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通過對近年來尤其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史研究的現狀進行比較系統的梳理,我們認為其成績主要表現為:經濟史資料的整理、甄別與利用成績斐然,經濟史研究認真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專題性研究有所突破,研究成果得到社會普遍認可,中青年學者成為經濟史研究的主力軍,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構建中國經濟史話語體系取得了一定進展,經濟史研究領域不斷得到拓展,研究平臺進一步擴大,教學與研究相得益彰,等等。這一時期的經濟史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或不足:學術評論尤其學術批評是經濟史研究的一個瓶頸;對部分新公布的經濟史資料的甄別、深入解讀和研究顯得滯后,一些成果只是對關鍵詞的簡單量化統計,沒有對資料、數據背后深層次原因的挖掘與研究;貫通宏大且具有理論突破的研究成果比較少見;歷史學的經濟史與經濟學的經濟史在研究方法上各自為政,融合或互鑒有待加強;經濟史教材顯得比較單薄,難以滿足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需要;重復研究乃至學術不端現象時有發生;對我國前輩經濟史學家論著的整理與研究重視不夠;部分研究成果存在為數據而數據、為模型而模型的傾向;近現代檔案資料公布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史研究的深入。展望未來,經濟史研究在以下方面值得期待:自然災害特別是疾病史的研究,會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全球視野下中國經濟史話語體系的構建,需要從資料與理論兩方面加強;經濟學、歷史學和社會學方法和理論融合,將是經濟史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經濟史資料的甄別、消化和利用,尤其數據庫建設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貫通宏觀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加;社會轉型研究及學術批評等方面有所突破。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29日?14版)
[ 責編:張悅鑫]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