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好手藝56】
錦州滿族刺繡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州滿族民間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夏麗云
錦州滿族刺繡,又叫“針繡”“扎花”“繡花”。原本跟滿族人的性格一樣粗獷熱烈,因為吸收了中原、江南等地區的刺繡技藝特色,又多了一份細膩典雅。多用在服裝、門簾以及枕頭上,表達人們對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我出生在遼寧錦州的一個滿族家庭,作為第五代傳人,我師從母親。
繡前,先要構圖。飛禽走獸、花草魚蟲、人物故事等,都是手藝人愛繡的花樣。將花樣分解成不同的幾何圖形,定好每個圖形在紗布上的位置,然后,從紗的邊緣開始查紗眼,每一針的落點都務必“心中有數”,根據圖形變化,算好每針之間紗眼間隔。“疏能跑馬、密不透風”,是繡品完成后呈現的圖案布局效果,虛散的留白空靈超逸,密聚的點染風吹不透,類似國畫的疏密有致,表現出虛與實的強烈對比、圖案的空間節奏。
對顏色的處理,尤其有技巧。以繡牡丹為例,一般要用到四種顏色,分四層繡完,每層僅用一種顏色,四層疊加,呈現出整朵牡丹的面貌,有專家形象地稱之為“層層剝皮”。這一點與蘇繡的漸變顏色大不相同。
浮雕繡,是我吸收融合蘇、湘、川、粵幾大名繡針法,獨創出的一種仿真繡法,特點是針法細致,立體感強,目前已經申請為專利技術。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陳堅、光明日報記者劉勇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4日?01版)
[ 責編:田媛]關鍵詞: 中國好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