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0月22日晚,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宣布位于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入選為首百個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地質遺產地。圖為香港西貢果洲群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漁護署供圖
這組巖柱群分布在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一帶、滘西洲、吊鐘洲、甕缸群島及果洲群島等約100平方公里范圍,覆蓋陸地及海洋,巖柱的直徑平均為1.2米,而最大更可達3米,露出地面的高度達100米。圖為傳媒參觀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李志華 攝
據地質學家研究,西貢火山巖柱群源自約1.4億年前該地區的火山活動。當時劇烈的地殼活動導致香港東南面形成一個大型火山。專家認為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巖,火山最終崩塌形成直徑約20公里的破火山口。圖為香港西貢火石洲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及海蝕拱。漁護署供圖
大量火山物質在破火山口內堆積并緩緩冷卻收縮,形成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即六角形火山巖柱。圖為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李志華 攝
香港西貢北果洲銀瓶頭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橫切面。漁護署供圖
香港西貢糧船灣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漁護署供圖
香港西貢橫洲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群及海蝕洞。漁護署供圖
[ 責編:孫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