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全球滾動:品賞惠山千年茶韻

    2022-12-06 10:46: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天下第二泉在哪兒?


    (資料圖)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的惠山石泉是也。

    自從被“茶圣”陸羽評為“天下第二”之后,這里便成為文人雅士品茶論道之地。蘇軾“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逸興,文徵明《惠山茶會圖》青綠筆墨中的雅趣,趙孟頫揮毫寫就“天下第二泉”的瀟灑……惠山茶會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綿延千年,遠播海外。

    近期,無錫博物院舉辦“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通過100多件精品文物展現了無錫茶文化千年發展史,讓觀眾領略惠山茶會的清雅意韻。展覽分為“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歸山煮新茶”“新茶引風尚”4個單元,重點講述了惠山茶會這一重要文化事件以及其對宮廷茶事、文人茶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響。

    惠山石泉有盛名

    無錫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素無崇山之勝,其轄內惠山屬天目山支脈,最高峰不過300余米。自南朝湛挺在惠山東麓修建歷山草堂開始,一批寺觀名園、山居庵舍先后在惠山建造起來。中唐時期,陸羽來到惠山,寫下《游慧山寺記》。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相傳他品評天下泉水20種,認定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為第一,無錫惠山石泉為第二。惠山石泉為裂隙泉,經千巖滌濾、松根浸潤,甘冽清爽,宜于煮茶。后人將惠山泉稱為陸子泉,也稱天下第二泉(簡稱二泉)。

    中唐之后,飲茶之風日盛,惠山泉為達官貴人所青睞。宋代唐庚《斗茶記》記載,晚唐宰相李德裕喜愛飲用惠山泉水,地方官員特意設置驛站,千里迢迢運送惠山泉水至長安。

    惠山泉名揚天下,四方茶客前來汲取泉水,關于二泉煮茶的詩篇、畫作數不勝數。展覽中有一幅文徵明次子文嘉的《二泉圖卷》,描繪了明代吳地雅士游惠山、賞二泉的情景。從圖中可以看到,明中晚期二泉的形制跟現在相似,分為上池、中池、下池,泉池旁邊建有二泉亭。文嘉此圖為小青綠著色,行筆穩實,皴染秀潤,畫境幽澹。從圖上款署可知,此圖繪于萬歷辛巳年(1581年),為文嘉晚年作品。圖后有李夢陽行楷書七言《奉謝惠山泉詩》,書法用筆嚴謹細致,具有濃厚的書卷氣。

    明末書畫家項圣謨的《琴泉圖軸》展現了儲存泉水的方式。圖中有大小水缸、水罐,上面蓋著竹編蓋子。惠山泉因宜茶而極受歡迎,成為饋贈的珍貴禮品,人們不遠千里將泉水運輸出去,為此總結出不少運輸保鮮的方法。宋代李昭玘《記白鶴泉》云:“惠山當二浙之沖,士大夫往來者貯以罌瓶,以籜封竹絡,漬小石其中,犯重江,涉千里,而達京師”。宋人“漬小石其中”,通過放置小石在水中來保持泉水新鮮。周輝《清波雜志》中記載了一種沙洗保鮮法,用細沙將水過濾一下,去掉其塵污雜味,號稱“拆洗惠山泉”。

    竹爐煮茶聚名士

    在歷代文人茶會中,圍繞惠山竹爐展開的茶會雅集綿延百余年,留下了大量詩文、書畫。竹茶爐不僅是煮茶之器,更是文人寄寓情感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竹爐相傳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法師與無錫文人、畫家王紱合作創制而成,后邀眾人圍爐煮茗,王紱特此繪圖賦詩。之后文人雅士陸續唱和,其中不乏邵寶、祝允明、唐寅等吳地名士。

    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所繪《碧山吟社圖卷》是惠山雅集的生動寫照。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秦旭于惠山倡建“碧山吟社”,發起時共由10位“斯文老人”組成。吟社成員縱情山水,品茗賦詩,風雅至極,引得時人追慕稱頌。碧山吟社成立時沈周雖未蒞臨,但亦有所耳聞,并應秦家之邀為“梁溪十老”繪像留念。畫卷前半部分是二泉亭、泉池與茂林修竹,后半部分則是正在吟詩行樂的諸老。

    明代丁云鵬《煮茶圖軸》描繪了文人在玉蘭樹下烹茶的場景。畫中主人公盤腿坐于榻上,左手掐指,低頭望著煮茶的竹爐。一老嫗、一男仆在旁伺候。榻前方桌上擺放著成套茶具和盆景。畫中竹爐整體為上圓下方形,與典籍中“圓上而方下”的描述一致。此圖設色秀麗,線條繁復,為鐵畫銀鉤的精品。

    竹爐煮茶不僅是文人雅事,也影響了宮廷飲茶風尚。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到無錫惠山聽松庵竹爐山房烹茶,對竹茶爐十分喜愛,命吳地竹工仿制攜帶回京。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陸續向蘇州、江寧織造訂了20多件竹茶爐,置于各處茶舍。他還寫了一首《仿惠山聽松庵制竹壚成詩以詠之》記述仿制竹爐的過程。

    此次展覽中展出了一件原藏于紫禁城重華宮內的竹茶爐。此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圓下方,上為炭爐,內以泥作壁,外包竹絲編織;下為方形火灶,開長方形風口,邊框以竹作架,并以寬細竹絲編織六角篾紋包裹。銚座為銅制并鑄有紋飾,圓、方爐上下皆有紅銅護圈,做工精巧細致。

    茶風錫韻傳海外

    明清時期,以紫砂茶具和陽羨茶為物質載體的無錫茶文化備受推崇,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

    此次展覽中的東陵南瓜壺是無錫宜興紫砂壺珍品,由素有“花器圣手”之稱的清代名匠陳鳴遠制作,現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壺以瓜為壺體,瓜蒂為壺蓋,瓜蔓為壺把,瓜葉盤旋成壺嘴,造型生動自然,獨具匠心。壺身題詞“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 鳴遠”,并壓鈴陽文篆體“陳鳴遠”方印。

    宜興紫砂壺與日本煎茶文化的形成關系密切。明末清初,福建隱元禪師受日本長崎諸寺邀請,赴日弘法,后開辟日本黃檗宗。隱元禪師將明代盛行的飲茶方式——煎茶帶到日本,其所用茶具被稱為“煎茶五器”,包括茶爐、砂銚、茶罐、茶杯和茶壺,其中的茶壺特指宜興紫砂壺,該壺至今仍保留在日本萬福寺。隨著煎茶的流行,宜興紫砂壺供不應求,日本?;貐^對其進行仿制。清光緒年間,紫砂藝人金士恒受日本?;貐^邀請,赴日本傳授宜興紫砂壺制作技藝。

    宜興紫砂茶具還遠銷歐洲,由于價高且不易得,歐洲當地也開始仿制中國茶具。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荷蘭、英國、德國等地工匠都成功仿制出宜興紫砂器。展廳里有一件清代英國仿宜興六角方形提梁壺,顏色為大紅色,紋飾精美。它與傳統紫砂壺有著明顯區別,主要體現在原料上,傳統紫砂壺以紫砂泥為原料制成,而這把壺應為英國本土河泥所制,泥質細膩,不具有砂質感。宜興紫砂壺的流行促成了歐洲陶瓷茶壺的創制,掀起了“紅色瓷器”風潮,在歐洲陶瓷史上寫下精彩的一章。

    如今,惠山腳下依舊茶館遍布,茶客絡繹不絕,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當代魅力不減。

    無錫博物院院長肖煒介紹,此次展覽注重空間營造和新技術應用,著力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展覽期間舉辦了一系列豐富的社教活動,如茶藝展示、茶盞繪畫、茶文化知識講座等。無錫博物院還提取文物元素,設計了“竹爐生煙”茶飲套裝、“來試人間第二泉”紫砂茶具等20款文創產品,讓觀眾把茶文化帶回家。(尹曉宇 郭黛晶)

    [ 責編:曾震宇]

    關鍵詞: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