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鄉村文博館 廣袤田野上的別樣風景

    2023-01-30 07:00:3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者按

    用老物件記錄鄉愁、以舊時光溫潤人心,這是鄉村文博場館的獨特功能。在建設農業強國的道路上,推動實現農民更富裕、鄉村更美麗,離不開這些散布于鄉間的文化標識。新春之際,記者帶您走進四家鄉村博物館、文化館、記憶館,觸摸“看得見的鄉愁”,傾聽鄉土文明的發展足音。

    “時空膠囊”里的鄉村振興密碼

    講述人:浙江湖州市德清縣阜溪街道農耕文化館館長?沈華

    這個春節,我們的農耕文化館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他們觸摸著舊農具、感受著鄉土味,通過親子互動、文化體驗等活動,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小學生在阜溪街道郭肇村鄉村農耕博物館觀看傳統農耕工具。謝尚國攝/光明圖片

    特有的時令節俗、悠久的農耕文化,是德清人和自然對話的“小秘密”。而這些小秘密,不少已經離今天的生產生活越來越遠了。好在通過很多老物件,這些記憶還能世世代代保留下來,這也是我們建設農耕文化館的原因。

    2015年,為了推進郭肇村中心村集聚項目和莫干溪谷項目,很多郭肇人面臨著搬家問題。生活條件改善是好事,可家里的老舊農具等“古董”怎么安置?總不能一丟了之啊。我們幾個村干部便向街道反映了這個問題。街道根據莫干溪谷打造江南古樸村落的定位,提出建設農耕文化館。我們一聽,高興壞了。很多村民得知后,都把有價值的古舊農具全部捐了出來。再加上對外征集,目前農耕文化館已經收藏了300多件農具和傳統農家用品。

    2017年下半年,農耕文化館開館了,我擔任館長。到莫干溪谷游玩的人們,都會興致勃勃地來這里看看。沿著回字形游覽線路走一圈,觀賞完稻作器具、農業傳承、時令節俗三個單元,就能基本了解德清農耕文明的歷史與傳承。村里的老老少少茶余飯后也會去走走,讓孩子們認識一下農耕勞作。縣里的不少中小學校也聯系我,來這里開展勞動教育。

    現在,德清農耕文化館已成為浙江省農耕教育科普基地,還入選第一批浙江省鄉村博物館。這兩年,經過“微改造、精提升”,館藏品更豐富了,展陳條件也變得現代化——可以運用交互投影、沉浸式交互劇場、3D屏幕等多媒體設備,營造視聽結合的全新體驗。

    農耕文化館還成了村里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瞧,我們在展館中間的院子里搭了一個江南古戲臺,戲臺上放著一些制作精美的彩色圓球和一只玩偶小羊,這就是德清特色非遺民俗表演葉球燈的主要道具。葉球燈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了,原型是“獅子搶繡球”,逐漸演變成“湖羊滾葉球”,寓意蠶桑豐收、六畜興旺。每年莫干溪谷景區舉辦的鄉村耕耘節、德清敬農節上,我們都會推出葉球燈表演,為廣大游客市民獻藝。葉球燈表演一開場,周邊村民接踵而來,好不熱鬧。

    讓我們欣喜的是,通過文化館這個平臺,葉球燈聲名遠播,前不久,葉球燈節目成功入選“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演藝資源庫”,將有機會在杭州亞運村中一展風采,更有可能登上舉辦亞運會、亞殘運會開閉幕式的“大蓮花”舞臺,向世界展示“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韻味與魅力。

    有游客評價,農耕文化館就是一枚小小的“時空膠囊”,珍存著浙江鄉村的前世今生。要我說,里面更有鄉村振興的“密碼”,有支撐我們始終不渝建設家園的心氣。

    為感知農耕文化推開一扇窗

    講述人:山東諸城市高新片區西王門社區黨委書記?鞠新衛

    經過幾代人接力奮斗,曾經窮苦的西王門村早已變了模樣。現在的娃娃們生長在物質豐裕的年代,對以前老一輩怎么耕田、生產、生活都感到好奇,卻沒有什么渠道去了解。于是,2021年,我們建成了西王門鄉村記憶館,把家家戶戶殘存的老物件聚到一起,為年輕人感知農耕文化推開一扇窗。

    在鄉村記憶館里,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記錄著這個小村的美麗蝶變。圍繞知青下鄉、聯產承包責任制、弓坊、鐵匠鋪、照相館、尚書堂、西王門村發展成果等八方面,陳列著紡線車、棉花弓、鐵匠工具等100多件老古董,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步步的艱辛探索。

    鄉村記憶館全年免費開放,每到寒暑假,總會吸引周邊很多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村里的老人也常帶著娃娃們來參觀。他們一邊看,一邊回憶當年生活的不易。今年春節前,我就遇到了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家拉著他返鄉過年的小孫子的手,喃喃地說:“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啊。”老人的話,質樸而滾燙,讓我更認定了記憶館的價值和意義。

    面對著直觀生動的“村史”,村民們的凝聚力、歸屬感大大增強了,切身體會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兩年,西王門村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基層社會治理優秀網格”等榮譽稱號。在前不久出爐的首批山東省鄉村(社區)博物館名單中,西王門鄉村記憶館光榮上榜。接下來,我們將把鄉村記憶館、諸城東武博物館、黨建主題公園連成一線,打造全域鄉村文明游覽線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千家萬戶、潤澤百姓心田。

    讓深山里的瑤文化大展異彩

    講述人:湖南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瑤族歷史文化博物館館長?田萬載

    江永縣的清溪瑤、勾藍瑤、古調瑤、扶靈瑤,在歷史上被統稱為“四大民瑤”。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瑤族歷史文化,退休后,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對江永“四大民瑤”的研究中。

    通過走村串戶尋訪老瑤胞、查閱碑記文史,我寫下了16本日記,抄寫了24塊碑文,搜集了從明代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各類文史契約等原始史料2萬余件,收藏了1460件古代瑤民用具,還歷時6年撰寫了15萬字的《清溪村志》,成為江永縣第一部村志。

    為了搶救瑤族非遺文化,我還買了兩部錄音機、兩臺攝影機,歷時十年,把老瑤藝人表演的長鼓舞、哭嫁、坐歌堂、耍春牛等傳統非遺文化記錄下來,翻譯整理、編寫成冊,并推動瑤族長鼓舞、瑤族婚俗“坐花席”、《佳期詩》成功申報江永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瑤族長鼓舞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收集的老物件越來越多,我萌生了在自家宅院辦博物館的想法。于是,我拿出全部積蓄,創辦了“清溪瑤族歷史文化博物館”,把3萬多件“寶貝”分門別類地展陳起來,分設狩獵、刀耕、農耕、教育、民俗等10個主題展廳。2017年3月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這里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還舉辦了160余場文化活動。

    為了更好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我牽頭組建“草根文化宣講團”,以博物館作為宣傳陣地,結合館藏優良家風、紅色文獻資料,以漁鼓、快板等非遺文化創新宣講形式,自編瑤族碟筷舞《北京喜訊到瑤寨》,向當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雖深居瑤山,但這個小小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卻已遠近聞名,被江永縣關工委命名為“優良家風傳承基地”、縣委黨校現場教學點。我愿做瑤文化守望者,讓這古老多彩的文化被更多人所認識、喜愛。

    保住“現代村”的“傳統魂”

    講述人: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張少云

    在我們牛家坊,有一座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鋤頭、爬犁、老風箱,背篼、笸籮、架子車……各色舊家當和老物件,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農耕記憶和鄉情鄉愁。

    我從小在牛家坊長大,16歲跟著父母搬進城,20世紀90年代下海經商。那時的牛家坊還是城郊有名的“破落戶”,村舍臟亂差,沒有像樣的產業,連個“當家人”都選不出來。2009年,鎮上動員我回村當支書,老支書也帶著黨員跑了好幾次。年底,我回到牛家坊,帶著大家一起干。

    2010年城郊改造,牛家坊3個村民小組要拆遷。搬家上樓時,很多村民把廢舊農具都扔了,我深感可惜,就帶著村干部跟在后面撿,后來一整理,足足有幾千件。

    能不能建一座博物館,給這些見證了村史民俗的老物件安個家?我在心里盤算著。召集會議一商量,大家熱情高漲,不少人當即自發“獻寶”。博物館里八成的稀罕物都是村民捐贈的,有的還成了“鎮館之寶”。博物館2014年建成開放后,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這個背篼我背過,那個榔頭也使過”“這就是最早的糧票,如今可不好找咯”……站在博物館櫥窗前,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被喚起。

    如何讓昔日農耕民俗“情景再現”?我們在博物館東側建起了體驗區,重開老醋坊、老油坊,游客們可以上手體驗古法工藝釀醋、榨油,參觀結束,還可以購買油和醋帶走。僅僅這一個小油坊,一年就創收十多萬元。

    免費參觀的博物館,一年下來引流十幾萬名游客。村民們開始在路邊擺夜市、賣小吃,好不熱鬧。可是地攤一收,總留下大片垃圾。后來,我們組織村民到銀川、西安等地觀摩學習,回來后統一采購小餐車,規范經營管理,建起“好吃街”,帶動500多人做起了小生意。再往后,村兩委又推動在這一帶招商引資建起了美食街、智能觀光娛樂大棚、生態餐廳、兒童游樂園等,把牛家坊打造成了3A級旅游景區,讓鄉村旅游人人參與、家家受益。

    最讓大家開心的,就是這個“現代村”留住了“傳統魂”。如今,我們又為博物館規劃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新館,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塑好形,更要鑄好魂。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這本“活態”教科書,一定會越翻越精彩。

    浙江嘉興市秀洲區,游客在參觀勝豐村菱瓏灣農民畫展館。新華社發

    在湖南資興市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工作人員指導學生手工制作套花。新華社發

    安徽潛山市萬澗村,規劃師在展示“聲音博物館”規劃。新華社發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大良溝村鄉村博物館內,孩子們在參觀傳統農具。新華社發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陸健、王建宏、張文攀、趙秋麗、李志臣、龍軍、禹愛華、趙嘉偉、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廖瑩、楊云杰、李芳、蘇蕾、呂長蕊、陳健林)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30日?07版)

    [ 責編:孫宗鶴]

    關鍵詞: 鄉村文博館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