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手藝68】
慶陽香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傳承人劉蘭芳
甘肅慶陽香包又稱“絀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傳統圖案,再縫制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綿、香料,就制成了古拙質樸的香包。
慶陽香包兼立體造型和平面刺繡于一身,繡法多樣,藏針繡造型狀物,不見針線、形神兼備;立體刺繡類更講求神似,可作雙面掛、立體掛等;線盤香包,多用各色線條盤成五角棱形的“粽子”,可隨身攜帶或掛在門庭上。
老一輩手藝人都有一顆“花心”,就是要繡出花朵在自然界中最真實的樣子。花樣圖案要做到陰陽對稱,繡制時,至少使用三種顏色過渡,用漸變手法,呈現出不同光線的照射下一朵花瓣的陰陽不同,能看出新葉和老葉的色差。
這款呈葫蘆形的香包,可以透出一個繡娘的巧思和伶俐。中間這只蝴蝶呈飛翔姿勢,蝴蝶的肚皮、腦袋跟葫蘆渾然一體。難在,蝴蝶翅膀與葫蘆用的是同一塊布料,你從外面看不出一腳針線來。
傳統香包個頭大,不方便日常佩戴和使用。我們根據年輕人的審美趣味進行創新。比如,對傳統小毛驢香包重新設計,創制出卡通風格的“驢敢當”香包,造型靈動可愛,一經推出就備受年輕人喜愛。我還帶領團隊研發了“絲綢之路”“黃河古象”“百鳥朝鳳”等國潮系列產品。
(光明日報記者宋喜群?光明日報見習記者石永程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25日?01版)
[ 責編:田媛]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