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四個家庭各有笑淚,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才是完整的人生。
《少年派》是著名作家、編劇六六的長篇小說新作。六六的風格一貫以輕松幽默化解都市人的生活困境。
高考、青春期、更年期、中年危機、二孩、人本服務、網絡直播、P2P商業模式等當代都市人跋涉其中的話題都在小說里有一針見血式的呈現與反思。
六六,著名女作家,編劇。敢踩社會痛點的“話題女王”。
著有小說:《王貴與安娜》《雙面膠》《蝸居》《心術》《蘇小姐的婚事》《寶貝》《女不強大天不容》等;
隨筆《溫柔啊溫柔》《仙蒂瑞拉的主婦生涯》《偶得日記》《妄談與瘋話》《小情人》《六個腳印,走著瞧》《只有歲月不我欺》等。
接棒今年上半年最紅兩部劇《都挺好 》、《破冰行動》,未播先紅的《少年派》聚焦高考,賺足了眼球,該劇播出后,在收視率和網播量上居高不下,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該劇口碑上出現兩極化,這是為何?
有人表示,六六作為編劇,簡直“窺視了我的 生活”,有人則表示:“電視劇除了張嘉譯、閆妮等老戲骨外,年輕演員表演很尷尬。”以犀利敢言、會抓熱點著稱的六六當然有話說。
養育是一場與過去的自己的遭遇戰
六六曾在隨筆集《只有歲月不我欺》中透露,當年寫作《少年派》時,朋友張嘉譯問她 “這部作品你想表達什么?”她回答:“一個完整的人生。”六六認為:我們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后,是重新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處。“我們氣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忍耐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妥協的,是當年的自己。而最終,我們成長的,是現在的自己。”
已過不惑之年、兒子已成長為少年的六六,思考前半生得出結論:你不生孩子,你就不能理解最深刻的愛在哪里,不能理解人這一生要經歷三次分娩——一次是生理層面的臍帶剪斷,一次是心理層面的青春期剪斷,而最后一次分娩,就是他們獨立成人與你漸行漸遠。要是能與孩子和平相處、以禮相待,我們的人生修行就算完成了。
高考也是家長的一場戰斗
《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活潑少女林妙妙意外考入重點高中,在半軍事化管理的高中校園,掙脫媽媽掌控的她結交了三個好友:校花鄧小琪、學霸錢三一和體育特長生江天昊。生活于不同家庭模式里的四個少年面對成長的變化甚至變故,分享、分擔著歡樂與煩惱。
所以,《少年派》想要表達的是,高考不僅是孩子們的一場考試,是家長們的一場戰斗,也是一個家庭的雙向成長。同時,也可以感受得到編導試圖從“少年”的角度出發,用少年的眼光去打開世界,用少年的心態去過人生的坎兒。
與上一部小說《女不強大天不容》的出版相隔四年,六六的新作《少年派》近日出版上市,和電視劇到底有哪些不同,答案還在書里。
對話六六
一定要好好珍惜高考后的這個假期
廣州日報:據統計,每年高考結束之后,離婚率就會有所說上升。很多婚姻已破裂的父母說,為了孩子順利高考,才等到高考結束離婚。您對這種現象怎么看?
六六:關于孩子考完大學父母離婚這個話題,我特別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家秀才(編者注:六六的現任丈夫)和他前妻就是這樣,孩子高考一結束,他和孩子的媽媽就離婚了,忍了很多年。
其實我覺得每個家庭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構成,幸福美滿、沒有任何內部矛盾的家庭幾乎不存在的,那叫神仙眷侶。我們只要生活在衣食住行中,有日常的柴米油鹽茶,我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家里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是否三觀一致,是否能如我一直說的那樣——家庭能不能過到一塊要看是否有三個“一起”:吃到一起、睡到一起、玩到一起。如果你們志趣相投,對孩子有共同的愛好,絆兩句嘴不會影響到婚姻關系的。但是夫妻兩個如果已經貌合神離了,僅僅為了孩子而假裝幸福,其實孩子又不傻,你看戲里面鄧小琪她傻嗎?她其實都知道的。所以我認為假裝幸福、假裝在一起沒必要,每個人終究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是對孩子負責。的確要對孩子負責,但是孩子也是你生命中責任的一部分,終究你是要對自己負責,最終你過得好孩子才能過得好。
廣州日報:大家都崇拜學霸,劇中有一個學神蔣昱文,可有人說他在國外過得并不好。學霸贏在學校,走出社會之后,卻不一定能過得很好——您覺得是什么原因?
六六:現在教育的誤區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長的。家長對自己的認知有誤區,對孩子的認知有誤區。因為家長能夠看到的電視里、畫面中的孩子都是優秀、杰出孩子的代表。比方說世界冠軍,我記得我小時候伏明霞當世界冠軍才14歲,我和伏明霞年齡差不多。可是那時候我啥都不會,交流就是我爹媽。他們就想,你看看人家14歲在干嗎,你14歲在干嗎。這是家長把他們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他們對未來的幻想也好、希望也好,是非常美好的,按照正常的步伐去做,不會個個都是世界冠軍,因為我們的爹媽也不是世界冠軍,可是他們不會過得比我們差。
廣州日報:高考剛結束,您對高考生有什么寄語?
六六:我想對孩子說,一定要珍惜這個什么事兒都沒有的假期,這個假期非常難得,沒有作業,沒有工作壓力,不需要實習。你們可以學車,考個駕照啊,然后學一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啊,找同學玩啊,出去旅行啊,這是你們最美好的假期,一定要珍惜,好好過。
廣州日報:有網友評論劇中的校園生活太浮夸了,您怎么看?
六六:我說句實話,我不知道是拍攝手法的問題,還是劇本的問題。但是通常來講,我劇本的故事是基于現在高中生的生活和思想的。我也看到很多反饋,說他們那時候校園就是這樣,現在的校園就是這樣。很多人認為校園里面除了學習,沒有別的事兒,錯,不要說現在的孩子,回想自己當年你在高中的時候干了多少癲狂、愚蠢、出格的事兒?你不要以為孩子到了互聯網時代,到了父母管得緊的時代,他們就不一樣,都一樣,孩子都沒變過。(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孫珺)
關鍵詞: 六六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