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導演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導演之一,作為內地最優秀的導演,他的早期作品以貼合中國勞苦人民的生活為根基,用自己獨特的視聽語言技巧以及編劇手法,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在國際上知名的影片,《秋菊打官司》無疑是其中的代表,由于條件限制,我觀看的影片沒有字幕,但鞏俐還算標準的陜西話讓我不算困難的看完了,不得不嘆服鞏俐為藝術做出的犧牲,片中的秋菊不論是造型還是臺詞都完完全全是標準的農村婦女形象,鞏俐詮釋的也毫無違和感。
仔細觀摩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不難發現,對于人物出場導演總是花費很多心思,而且總是用特寫來引出人物出場,像是《紅高粱》中新娘頭飾,蓋頭,妝容特寫,《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哭泣的臉部特寫,都直觀的引出主人公。三部電影都是鞏俐擔任女主,此次的出場卻大不一樣,在一個全景的長鏡頭中,秋菊和妹妹在人群中推著丈夫走著,這個鏡頭長達2分鐘,在2分鐘的鬧市人群穿梭的景象后,身穿紅棉襖戴著綠頭巾大腹便便懷著孕的秋菊才漸漸的出現在鏡頭中間,這個出場方式可以說是別具匠心,告訴觀眾秋菊的身份——一個懷著孕的農村婦女,與后文中她敢于民告官,堅持不懈討說法,力爭公道的抗爭者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濃烈的體現出秋菊人物美好的品格。
張導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出身,對于影片的色彩搭配,畫面構圖,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金銀配色?!稓w來》中的灰白配色,《紅高粱》中紅黃配色,以及今年新作《影》的黑白配色。導演總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那就是把影片的每一幀都變成一幅畫。本片也不例外,秋菊出場的紅棉襖綠頭巾,濃烈的色彩沖撞讓觀眾并不會有“俗氣”的感覺,反而可以直觀的了解到人物身份。在秋菊去市里告狀的場景中,還是紅棉襖,她倚著一個藍色的柱子,運用三分構圖的方法,強烈的色彩沖撞使整個畫面仿佛在和諧靜謐的深層有澎湃無比的洶涌。在表現市區繁華的鏡頭中,導演用俯拍角度運動拍攝水果攤位上的橙黃色橘子,而身穿大紅色棉襖的秋菊站在一旁,厚重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藝術而又真實地反映出我們生活的土地。
一直認為張導的作品質量上成離不開他對背景音樂的選擇,從影視開頭人物出場時,戲曲配樂就貫穿始終,除了畫面的表現力以外,戲曲音樂元素的融入更加強化了農村生活氣息。在影視后期,孩子出生擺宴席請客,同樣是敲鑼打鼓的配樂,更加真實的展現農民日常生活中的一角。
本片最值得提出的就是真實,從直觀的畫面看,市集,土地,熱炕,牛羊豬,架子車等等。臺詞上,作為山東人的鞏俐全程臺詞都使用陜西土話方言,細節上,給產婦吃花饃這種地方民俗,都給觀眾無限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得力于作為西安人的導演對于日常生活的敏銳觸覺和細心觀察。
在劇本編排方面,秋菊打官司的被告村長,后面成了秋菊一家的恩人,當大家都以為這個故事要以皆大歡喜的場面結局時,秋菊老公的ct報告出來,肋骨骨折,村長又被拘留。這個大逆轉可以說是十分巧妙了,在短短幾分鐘里就讓觀眾的情緒兩次起伏,作為一個記錄性劇情電影是實屬不易的。村長的形象由前期的仗勢欺人到后期的盡職負責,塑造的有血有肉,真實可信。這就是我們人類最真實的樣子,沒有徹頭徹尾的壞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人。這一點也印證了上面陳述的本片極具真實感的觀點。
看完本片后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在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對比。那就是秋菊前前后后的目地就是她的一句臺詞“錢不錢的無所謂,我就是想要個說法”。對比我們當今人處理問題,能私了就私了,能用錢解決的決不打官司,打官司費時費力又花錢,不如給錢就好。這種現象反應了許多社會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張導的電影在國際獲獎是因為高超的拍攝技術與畫面處理,而在老百姓心中有地位,可能是因為他更加貼近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給我們更多關于價值,感情,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反思。讓我們有更加廣闊的視野與辯證角度來看待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我們。
關鍵詞: 秋菊打官司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