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歷十八帝,國祚三百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北宋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
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覆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占臨安,1279年,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bǐng)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后,南宋覆亡。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頂峰時為600美元,均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十八世紀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250美元。
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家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道之風,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250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
北宋皇帝列表: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960年976年在位,共16年。
宋朝開國皇帝,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來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后周政權,稱帝于開封,建宋朝,史稱北宋。在位時加強中央集權,結束了藩鎮割據局面,統一全國。
但其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對宋代的"積貧積弱"有較大影響。謚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朝代故事: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
宋太宗趙炅(939年997年)976年997年在位,共21年。
太祖弟弟,最初名叫匡義,后改為光義,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參加陳橋驛兵變,擁立其兄為帝。繼承太祖各個擊破割據政權的方針,978年吳越王投降,979年,北漢王投降,但在兩次對遼征戰失敗后,采取消極防守的方針。對內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科舉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編《太平御覽》等。
病死,終年59歲。謚號: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
宋真宗趙恒(968年1022年)997年1022年在位,共25年。
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前期頗勤于政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不顧寇準等反對,與遼國議和,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后期任用王欽若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宋真宗時,發行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1022年病逝終年五十五歲,謚號: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朝代故事:澶淵之盟。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1022年1063年在位,共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個兒子。其即位時只有12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1033年親政,他在軍事,政治均無大作為,與西夏交戰戰敗,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但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1063年,病逝,終年五十四歲。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朝代故事:貍貓換太子。
宋英宗趙曙(1032年1067年)1063年1067年在位,共4年。
太宗曾孫,濮王允讓第十三個兒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病逝,時年36歲。謚號: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圣宣孝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楊延昭等。
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1067年1085年在位,共18年。
英宗長子,又名仲針,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在位時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病死,享年38歲。謚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圣孝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朝代故事:王安石變法。
宋哲宗趙煦(1076年1100年)1085年1100年在位,共15年。
原名傭,神宗第六子,神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9歲即位,由高太后執政,1093年親政,任用主張變法的大臣,對守舊派、中間派進行打擊。追貶司馬光,并將蘇轍等人流放到嶺南。恢復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御,屢敗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死,時年24歲,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皇帝,葬于今河南鞏義宋陵。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1100年1125年在位,共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無子由哲宗弟趙佶繼位。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貪污橫暴,掠奪民財。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在位期間,爆發了諸如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
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傳位于其子趙恒(欽宗),自稱太上皇。1127年(靖康二年)年為金兵俘虜北去,1135年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宋徽宗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家和書法家。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瘦金體"。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圣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1125年1127年在位,共2年。
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滅亡。1127年(靖康二年)與徽宗為金兵被擄北去,同囚于五國城,1156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南宋皇帝列表: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1127年1162年在位,共35年。
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1138年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冤殺主戰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內,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只圖偏安。是徹頭徹尾的昏君。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于孝宗,自稱太上皇。1187年,病死,終年八十一歲,葬于紹興宋陵。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宋孝宗趙伯宗(1127年1194年)1162年1189年在位,共27年。
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1162年即位,恢復岳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1189年,禪位與其子(光宗趙敦),稱太上皇。1194年死,時年68歲。朝代故事:隆興和議。
宋光宗趙敦(1147年1194年)1189年1194年在位,共5年。
孝宗第三子,42歲即位,不僅政治昏庸,而且懼內,其皇后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享年54歲。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圣哲慈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
宋寧宗趙擴(1162年1189年)1194年1224年在位,共30年。
光宗第二子,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1206年,韓侂胄冒然北進而大敗,被楊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1224年,病死,享年57歲,葬于茂陵。謚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朝代故事:慶元黨禁、嘉定和議。
宋理宗趙昀(1205年1264年)1224年1264年在位,共40年。
宋太祖十世孫,寧宗養子。確立了朱熹道學的統治地位,1234年,聯合蒙古滅金。1264年10月,病死,終年60歲,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
宋度宗趙祺(1240年1274年)1264年1274年在位,共10年。
理宗之侄,被收為養子,1260年立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繼位。父趙與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權臣賈似道專制,朝政日敗,南宋危在旦夕。1274年7月,病死,時年35歲,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
宋恭帝趙顯(1271年1323年)1274年1276年在位,共2年。
度宗長子,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時年53歲。
宋端宗趙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共2年。
恭帝趙顯的弟弟,度宗第二個兒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宋衛王趙昺(1272年1279年)1278年1279年在位,共1年。
衛王趙昺,度宗第三子,兵敗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至此,宋王朝結束,立國319年,皇帝共18位。
關鍵詞: 宋朝歷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