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14日對外發布消息稱,近日,該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一處鮮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發現馬蹄釘等珍稀文物,為國內最早使用馬蹄鐵提供了實物證據。
該鮮卑遺址又名小呼和格勒遺址。近期,內蒙古文物考古部門為配合引綽濟遼輸水工程主線項目建設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連吉林告訴記者,此次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清理房址2座,灰坑10余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鐵器、石器、動物骨骼等遺物。
“在小呼和格勒遺址出土的馬蹄釘(與馬蹄鐵配合使用)說明鮮卑早期馬蹄鐵已開始使用了。”在連吉林看來,該遺址發現的馬蹄釘,為國內最早使用馬蹄鐵提供了實物證據。
在小呼和格勒遺址陶器紋飾中,考古人員除發現大量的幾何圖案之外,還有一些馬的圖案。
連吉林認為,此外,在小呼和格勒遺址陶器紋飾中還發現有氈帳及太陽紋的圖案,表現了鮮卑人游牧生活的場景。
鮮卑是中國北方歷史上的一個主要民族,屬東胡族的一支,活躍于兩漢魏晉至北朝時期。鮮卑人沿著大興安嶺走廊一路西行并建立了北魏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記者 李愛平)
關鍵詞: 內蒙古鮮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