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馬上要到這個元宵節了,很多人也都問了,這個元宵節到底是什么節的別稱了,這個別稱其實還是比較有意思的,話說分這個上元節又分這個下元節,還有中元節,那么到底是什么節呢?下面我們不妨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一起來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
1、元宵節的別稱是什么節
元宵節的別稱是:上元節,并不是下元節,這個要搞清楚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上元節!上元節!上元節!
2、元宵節的其他別稱
元宵節不僅僅叫上元節,又叫元夕、小正月、或燈節。
3、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入新正,燈火日盛。”元宵節是多種文化匯聚而形成的傳統節日。
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說:“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或上元節 , 且因其為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 家家戶戶皆熱鬧慶祝, 故亦稱小過年。這一天人們吃“藥飯”或“五谷飯”,早晨還喝“聰耳酒”。
元夕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歲時雜記》說,這是沿道教陳規。道教稱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系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系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系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
4、元宵節的起源
元夕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