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大道》正在緊鑼密鼓地創排。作為2021年廣州藝術季重點原創演出劇目,該劇將于7月30日、31日亮相廣州大劇院。該劇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出品,廣州話劇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廣話”)創作演出。
在看過《大道》的連排之后,有業內人士表示:“又一部戲劇精品,值得期待。”事實上,在“以具有審美品格的戲劇作品滋養人的精神世界”的藝術追求指引下,廣話建立了原創精品、名著經典、國際當代優秀戲劇共同發展的創作格局,同時舉辦十三號劇院國際戲劇演出季、大學生戲劇節暨青年非職業戲劇節、戲劇教育培訓等活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話劇觀眾。這一條戲劇美育的綜合之路,廣話堅持走了很多年,未來將更堅定地走下去。
《大道》真容初露
《大道》在廣話排練場完成連排后,目前已進駐三水文化中心進行合成,這部年度巨制即將揭開面紗。
《大道》講述了主人公尤道生和他帶領的企業“國訊”在中國三十多年通信科技高速發展中脫穎而出的故事。劇中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也是觀眾正親身經歷的時代……《大道》在世界與中國通信科技并駕發展的主線上,講述著尤道生和“國訊”的故事,它的背后,是整個民族的智慧蘊藏。用《大道》編劇喻榮軍的話說,《大道》是一曲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交響樂”。
敘述體是《大道》的“戲劇密碼”。全劇采取虛構人物在歷史現場的方法,綿密的臺詞、快節奏的對話頗有厚度,時刻牽扯著觀眾的心,讓觀眾從當下現實的角度去評判劇中的故事。
舞臺上17名演員演繹34個角色,他們輪換著不同的身份,以不同的人物隨時介入演出,他們是演員、角色,也是旁觀者、評判者。臺詞更是雙主線、多空間層層套疊推進,讓觀眾仿佛踏進了時代和歷史的洪流,不由自主奔赴向前。
在這個時間流動的舞臺上,還有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戰場”上的他們是商人、是企業家、是職員、是創業者……更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傳播者。
這一切,都將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演體驗。屆時,在四層空間“高科技”舞臺的支持下,滿屏視覺影像帶來的沖擊將震撼觀眾的心靈。
文藝作品是成風化人、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大道》展現的,是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人、中國企業、中華民族的信心和力量。
定好審美標準,多元創作為觀眾提供好劇目
原創作品是衡量一個劇團藝術創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以具有審美品格的戲劇作品滋養人的精神世界”,是廣話一直以來的藝術追求。“審美標準定好了,就不能隨波逐流。”廣話董事長、藝術總監王筱頔如此表示。
在這個追求的指導下,廣話創作演出了多部深刻反映民族復興、改革開放、興業強國的優秀作品。《大道》之前,講述中國第一位飛行員馮如故事的《望》,帶領觀眾回顧與思考中國“航天夢”的歷史與未來;《wheretogo》《凡人大事》揭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革所帶來的關于精神與價值追求的思考;《林則徐》回望了1840年那個民族苦難與抗爭的起點;《行在南國·周先生》以魯迅的視角探尋救國圖強的新方向;《春雪潤之》則走進了偉人毛澤東的內心世界……
原創精品之外,廣話近年來還創作演出了名著經典、國際當代優秀劇作等多品類戲劇精品,為觀眾提供多元的精神文化選擇。
2013年開創的“一年一名著”系列,迄今為止已創作演出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麥克白》、托爾斯泰《復活》、湯顯祖《邯鄲記》、易卜生《玩偶之家》、伏尼契《牛虻》等作品,是廣話十三號劇院的“招牌”項目。截至2020年,名著系列演出已累計近百場,赴多個城市巡演。
“國際當代優秀劇作”在廣話U13戲劇空間演繹,這些來自各個國家優秀劇作家的經典作品,絕大多數都在國內少見。廣話曾先后為劇迷帶來戴維·奧本的《求證》、讓·保羅·薩特的《禁閉》、哈羅德·品特的《送菜升降機》等優秀劇作。
廣話作為廣州戲劇的前沿陣地,近15年創作了逾60臺劇目,演出近3000場,營業收入增長26倍,與觀眾建立了以戲劇為聯系的精神文化交流。
降低看戲“門檻”,美育“組合拳”培育觀眾
在美育的道路上,廣話一直自覺承擔著文化責任。
此番作為廣州藝術季展演項目之一,《大道》設有惠民票。事實上,在廣州文化建設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廣話已實現多種不同形式的惠民演出活動,降低了看戲的“門檻”以滿足觀眾的觀演需求。日常演出票價惠民,積極參與廣州藝術季惠民演出,長期設置周日場學生票五折優惠,開辟青年戲劇計劃,積極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廣話的這套“組合拳”,提供了豐沃的話劇土壤,培養了一大批常年關注戲劇的觀眾,截至目前,廣話已有5萬會員。
在戲劇美育的廣度和深度上,廣話一直走在前列。十三號劇院國際戲劇演出季成功舉辦五屆,豐富了廣州的戲劇文化市場;廣州大學生戲劇節暨青年非職業戲劇節迄今已舉辦十五屆,呈現了不同于職業戲劇的多元戲劇發展;此外,廣話開展了豐富的戲劇教育培訓課程,能更好地實現戲劇美育的綜合目標;“線上13號”拓展了更廣泛的戲劇普及、欣賞、交流的空間和渠道。
讓受眾在精神上獲得陶冶,于心智上實現豐盈,廣話的美育之路將走得更加堅定和寬廣。(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