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升至56項。
作為本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唯一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會議決議認為,該遺產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獨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其所包含的22個遺產點涵蓋了社會結構、行政制度、交通、生產和商貿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至14世紀逐漸崛起并蓬勃發展,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海上樞紐,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世界遺產委員會依據《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所規定的標準iv,決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前,本次大會對255項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報告進行了審議,先后審議并順利通過了我國“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澳門歷史城區、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武當山古建筑群、長城6項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報告。其中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保護管理示范案例,這是繼2018年大運河之后,我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再一次獲此殊榮。
世界遺產委員會在決議中高度評價我國政府在長城保護方面采取的積極、有效措施,使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得到了妥善保護;同時贊賞中國政府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頒布實施《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及在公眾傳播推介、遺產地能力建設、專項保護立法、現代科技應用、國際交流合作、緩解旅游壓力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記者 李祺瑤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