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創造了線路最長、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環境最為惡劣等多項世界第一的歷史紀錄。直到今天,這個紀錄依舊被人稱贊,坐火車入藏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7月份正值入藏旅游的黃金期,今年7月17日晚上8時許,《法治日報》記者來到格爾木站準備乘坐Z6801次列車前往西藏那曲,川流不息的人群,顯示著格爾木站的活力。車站大廳的二樓懸掛著一幅巨型油畫,格爾木站客服車間黨委書記康濤將畫面內容形象地描述為“藍天白云雪山綠龍”,他還告訴記者,從格爾木站出發進藏,一路可以看到沱沱河、唐古拉山、措那湖等壯麗風景。不禁讓人心生向往。
康濤說,格爾木站是入藏的重要中轉站,被譽為“天路”旱碼頭。近年來,尤其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格爾木站旅客發送量、貨物發送量等都在提升,已成為助力格爾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18日清晨,列車抵達被稱作西藏自治區北大門的那曲市。那曲站站長董生剛介紹說,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那曲站人流明顯增多。那曲站年旅客運輸量由2006年的約1.6萬人次增長至2020年的31萬人次。那曲站多年培育形成的“格桑花服務臺”成為服務藏漢同胞的鐵路服務品牌,也是民族團結交流的橋梁紐帶。
從格爾木站、那曲站的情況可以看出,青藏鐵路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對沿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極大。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運輸部技術設備室主任孔令欣介紹,青藏鐵路開辟了西藏現代鐵路交通的新紀元。青藏鐵路通車后,拉薩開行了至北京、上海、廣州、西安、西寧等方向的旅客列車,各類生活、建設物資源源不斷運進西藏,西藏特色農牧業產品發往全國各地,極大加強了西藏與全國各地的人員和物資交流。截至2021年6月底,青藏鐵路累計運送進出藏旅客2963.27萬人次、進出藏貨物6834.71萬噸。
同時,青藏鐵路大大壓縮了西藏與全國各地的時空距離,以格爾木到拉薩為例,青藏鐵路通車運營后車程從70小時縮短至14小時,極大促進了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和文化交流。
孔令欣告訴記者,青藏鐵路通車運營后,西藏旅游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并成為當地支柱產業。西藏自治區旅游局的數據顯示,全區進藏旅游人數由2005年的180萬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3505萬人次,進藏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9.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59億元(2020年因疫情影響旅游收入為366.4億元)。
青藏鐵路還給沿線農牧區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和變化。各族群眾的開放意識、市場意識、商品意識不斷增強。
“借助鐵路帶來的發展機遇,沿線農牧民新建的家庭旅館、藏式餐廳、民族工藝品商店、運輸公司、農家樂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過去祖祖輩輩依賴土地、種青稞、養牛羊等傳統農牧業為生的沿線農牧民,紛紛轉變觀念,從事起了新的特色產業,實現了快速增收致富。”孔令欣說。
青藏鐵路還增進了民族交流與團結。鐵路部門在進藏列車上推出了多語種服務,車廂內布置了藏毯、唐卡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裝飾品,讓全國各地旅客有更多機會了解西藏文化。
孔令欣舉例說,藏族的唐卡以及藏藥、牛肉干等特色產品依托青藏鐵路走下高原、走向全國。拉薩站成為西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車站“五彩哈達服務中心”堅持向社會宣傳青藏鐵路帶來的發展變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目前已接待農牧民、中小學生和國際友人等4萬余人次參觀。
如今,青藏鐵路給各族群眾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致富金橋”。
今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已經15年,這也是青藏高原鐵路建設快速發展的15年。如歌詞中所唱“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如今,“天路”雖神奇,卻也越來越多,逐漸變得普通更加“接地氣”。
據了解,繼青藏鐵路格拉段開通運營后,先后建成投入運營拉薩至日喀則、敦煌鐵路、格庫鐵路,完成青藏鐵路新關角隧道、格拉段擴能改造項目。川藏鐵路拉林段已于今年6月開通運營。下一步,路網結構將日趨完善,成為拉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楊新順 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