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上世紀50年代文化援邊模范王素琴于8月3日21時21分在上海東方醫院逝世,享年93歲。
王素琴1928年出生于浙江紹興,中國共產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文聯委員、婦聯委員,代表作品有《葉香盜印》《呂布與貂蟬》《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1951年,王素琴在上海組建華藝越劇團擔任團長和頭肩花旦。1958年9月,她主動響應國家號召,請纓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投身大西北文化建設,克服環境變化和文化差異,舉家遷居銀川。
王素琴支邊期間任寧夏越劇團團長,她拉磚擔土、興建劇場、搭臺演出,帶領全團奔赴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和寧夏南部山區等近20個縣城,為當地工人、農民演出,弘揚普及江南越劇文化,深受群眾歡迎。她的表演精細動人,唱腔悅耳動聽,所飾的祝英臺、春草、祥林嫂等代表角色,唱做俱佳,醉人心扉。
1979年,為了改變劇團青黃不接的狀況,王素琴到越劇之鄉——浙江嵊縣招收了一批男女學員,委托“越劇之家”培訓一年多后帶往銀川,又繼續為學員教戲、教唱,使青年演員能夠迅速獨當一面。
王素琴身體力行地將藝術人生與家國命運、與時代責任緊緊相連,將一輩子的熱血、汗水融入在那片黃土沙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她留下的藝術財富將繼續滋養大西北這片熱土。(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