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鳥,在一根線被分為128份后,用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絲線手工繡制而成……9月23日,在第十七屆文博會上,由中國同源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中絲園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和蘇州刺繡研究所共同承辦的刺繡藝術展華麗登場。展覽以“傳承匠心,百年繡夢”為主題,展出的30余幅蘇繡精品大部分在國內為首次展出。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13號館以紅色基調為主的刺繡藝術展位上,書法、詩作以刺繡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毛澤東同志《沁園春》《婁山關》等詩詞刺繡作品,筆鋒遒勁,豪放酣暢。書法和詩作呈現在絲綢上既大氣磅礴,又別具韻味,引人入勝。一件件蘊含紅色記憶的刺繡展品讓人過目不忘,流連忘返,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觀看。
在210平方米的展覽館,一同展出的旗袍、絲巾、文創產品等其他作品設計新穎,色彩明亮,工藝精湛,引得眾多市民拍照留念。有市民對展覽作品愛不釋手,當場咨詢工作人員如何下單購買。記者通過細細觀察,發現每幅作品大有乾坤,以針代筆,以綢緞為紙,以線為墨,皆將繪畫、書法與刺繡工藝巧妙結合,彰顯蘇繡特別之處。
據展覽負責人介紹,蘇州刺繡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受蘇南地區經濟、習俗的影響及文化、藝術的熏陶和孕育,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繡工精細的特點。蘇繡大概可概括為三個流派:分別是以“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為特點的傳統細繡(平繡);以吸收西洋畫色光影特點所創作的仿真繡;以及以線條交叉、表現立體效果為特點的亂針繡。在當天展出的30余幅蘇繡中,包括了這三大流派的精品之作。(記者 潘文婷 劉娥 蘇兵/文 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