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好鄉土文化能人讓鄉村文化“活”起來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為助力鄉村文化繁榮興盛,以文化賦能助力鄉村振興開好局,今年4月底,四川啟動首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鄉鎮競演大賽。本次競演大賽一改傳統的文化下鄉演出單一模式,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需求新特征,吸引全省上萬群眾參與代言、創作并上網競演、展示風采。為期5個月的活動,全網全平臺點擊量超3.5億。諸如“蜀中桃子姐”“峨邊夫妻”等活躍在鄉間的文化能人通過線上線下平臺,登上競演的舞臺,亮出文化“家底”,秀出文體活力,讓民間生活藝術進入更多人的視野。9月29日,在德陽舉行的競演大賽省級展演活動上,更是公布了100名鄉土文化能人。
鄉村文化振興,發揮人的力量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具有帶動能力的鄉土文化能人的力量來引領,也正因此,通過鄉鎮競演大賽等活動,挖掘和培養一大批優秀的鄉土文化能人意義重大。但如何用好鄉土文化能人,讓他們常態化、持續性為鄉土文化獻智慧、閃光芒,而非隨著大賽的落幕曇花一現,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用好鄉土文化能人,關鍵要落腳在“用”字上,畢竟鄉村人才挖掘發現、培養是手段,目的是最終要派上用場,在鄉村振興戰略文化建設方面大顯身手。要用好他們,首先就要留住他們,這要求發揮好鄉村文化的資源優勢和創造性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為能人帶來收益。比如,因拍攝“鄉土美食文化和生活”走紅的“蜀中桃子姐”就將鄉村手工藝等具有市場潛質的文化內容發揚光大,在網絡平臺收獲了粉絲,還能“帶貨”,從而實現產業發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這為文化能人留在鄉村發光發熱提供內生動力。同時,還需要搭建平臺、制定政策,讓他們有平臺、有空間可以施展才華,在鄉村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用好鄉村文化能人,還需要持開放的態度,在本土人才走出去的同時,學會引進來,充分利用鄉村新鄉賢、能人精英等鄉土人才和文藝團體,扭轉鄉村文化主體的“空心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此外,還要引導社會各類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文化振興過程,組織文化部門和藝術團體深入鄉村開展藝術活動,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在達州宣漢白馬鎮,當地就吸引了北大教授向勇歸鄉,將故鄉村落變成鄉建基地,在這里辦研討會、開藝術節,為鄉村文化發展注入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用好鄉土文化能人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用好鄉土文化能人讓鄉村文化“活”起來 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放在文化建設、發展、繁榮的高度來對待,納入振興鄉村戰略文化助農的重要內容,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