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新消費、新出游、新業態持續升溫,消費市場一片火熱,服務業更是大放異彩。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指揮中心提供的大數據顯示,長三角鐵路10月1日至6日共發送旅客1530萬人次;國慶期間江蘇全省接待游客總人數3896.5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24.26億元……
省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省服務業增加值為53955.8億元,總量位居全國第二,占全省GDP比重達52.5%,對穩增長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每當提起服務業,不少人第一反應會將其等同于“服務行業”,然而事實情況并非如此。
服務業是如何界定的?服務業就是服務行業嗎?省統計局服務業處莊婷解釋:“簡單說服務行業屬于服務業,但服務業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服務行業,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軟件信息傳輸、科研、文化體育娛樂業等其他行業也都屬于服務業。”
莊婷補充介紹,按照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就是俗稱的農業。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則是指除第一和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服務業。
記者了解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都有對服務業發展的清晰定位,在“十四五”規劃中,尤其對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提出了高要求。江蘇在2015年《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出加快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江蘇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2017年《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地方標準制定步伐。
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江蘇將繼續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以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著眼“支撐江蘇制造業高端攀升”和“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兩大目標,奮力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