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昨天在昆明舉行,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同時,中國將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上海有沒有可能獨立或與其他相關省市一同建立國家公園?相比傳統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國家自然生態系統的代表,國家公園具有全球價值和國家象征,其保護范圍更大、生態過程更完整、管理層級更高。可以說,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就這一點而言,主要部分在上海的長江河口濕地,這個上海‘最拿得出手’的生態‘家底’之一,很有希望成為上海第一座國家公園。”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王敏表示,目前長江河口濕地的核心部分——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均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但國家公園不是只有“保護”這一個內涵,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曾明確,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國家公園還要為公眾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的機會。長江河口濕地要成為國家公園,就需要考慮是否在既有保護區的基礎上,拓展邊界和空間,在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上,實現科普、教育和游憩等功能。王敏坦言,一旦涉及邊界和空間的拓展,如何降低甚至完全避免對航道、海岸工程等多方面的影響,這是上海建立國家公園可能面臨的最大難題。
和國家公園相似,國家植物園也是國家自然生態系統的代表,具有全球價值和國家象征。“如果上海未來有一座國家植物園,最有可能落戶辰山。”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胡永紅透露,為了較為準確地衡量植物園的綜合性、先進性水平,中國植物園聯盟正在牽頭討論國家植物園認證標準體系。
按照草擬的標準,國家植物園不僅要有完整的內部機構設置和全面的功能,而且應具有國際影響力,比如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科學研究、充當植物保護的全球領導者等。
業內人士坦言,對照目前的認證體系草案,在我國眾多植物園中相對“年輕”的上海辰山植物園除了科研水平這方面尚需進一步沉淀外,科普、園林園藝、資源應用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在全國均名列前茅,該園的植物收集水平更是位居全國第二。
“一旦國家植物園認證體系明確,上海辰山植物園將全力創建。”胡永紅表示。 (本報昆明10月1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