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最初打造“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原因,執行策劃、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副總經理程萬里回憶,出發點很簡單——讓河南觀眾喜歡。“當時剛經歷疫情,希望在有限的資金基礎上,結合臺里優勢,讓觀眾煥發對中原文化、傳統文化的自信和喜愛。”
沒想到,年初河南衛視春晚一亮相,迅速“出圈”,被圈粉的不止中原大地的觀眾。于是,從元宵、清明到七夕、中秋、重陽,節目一做便是一整年。
10月13日晚,2021年度“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收官之作《重陽奇妙游》正式播出。創作團隊繼續延續“網劇+網綜”的編排方式,詮釋不同歷史時期重陽節習俗的演變。整臺節目采用水墨特效貫穿全場,從“桓景學道斬瘟魔”的重陽節起源傳說講起,講述了故事主人公“唐小玖”為了慶祝祖父九十九高壽,根據瑞鳥的指引尋找線索,穿越不同時空,終于拿到象征長壽的斑鳩權杖,給祖父祝壽的故事。
《重陽奇妙游》總導演錢林林介紹,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祭祖賞菊等習俗,九九重陽,有長長久久的隱喻。在這場奇妙游中,節目團隊赴焦作云臺山、開封朱仙鎮、商丘陳家大院、黃河壺口等多地實地拍攝,并堅持傳統審美與時代趣味跨界融合,放風箏、對酒宴飲、簪菊、擲物移晦、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重陽民俗都可在奇妙游中一探究竟。
其中,舞蹈《有鳳來儀》采用男女雙人舞的形式呈現,展現重陽之日祈福、慶祝的景象。“以鳳凰的原生態形象作為節目的伊始,展示鳳凰圖騰具有的抗爭、吶喊、激昂情趣,繼而進入第二篇章,結合鳳凰五色彩(青、白、赤、黑、黃)的元素,將舞蹈情緒外向化,賦予其文化發展、吉祥如意的內涵。最后階段,舞蹈進入祥和如意、百鳥朝鳳的升華情緒后收尾。”主創團隊介紹。
重陽是文人墨客揮筆吟詩的重要節日,自古流傳下來的宋詞更是數不勝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歌曲《家·重陽》用詩詞吟唱作為引子,展示宋人的重陽一日。到了詩劍舞《逍遙》,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胡陽化身詩仙李白,山水之間“仗劍執酒走天涯”,展現重陽節登高野游、暢飲白酒之趣味。
在戲曲界,“譚門七代”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歷史佳話。《重陽奇妙游》中,戲曲節目《定軍山》采用劇情化演繹的形式,從現代京劇譚派第六代、第七代傳承人譚孝曾、譚正巖的傳承故事入手,在剪輯手法上閃回到清末譚鑫培和譚小培的故事。“整體圍繞父與子、傳承與堅守展開,從劇情化的內容無縫銜接至京劇選段《定軍山》,同時致敬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程萬里說。
本次奇妙游還包含兩個歌曲節目,分別是《給你給我》與《追夢赤子心》。錢林林說,重陽節有敬老習俗,作為壓軸節目,最后一首歌旨在展現老年人的歌舞人生,通過老年人的視角致敬青春歲月、熱血人生。
“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是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在去年10月成立后推出的創新之作。“策劃中心融合了臺文藝部和紀錄片工作室,實行導演工作室制度和節目競標制。從春晚到現在,每一期節目都有四五十人的主創團隊在背后支撐。”程萬里說,“一年下來,最大的挑戰是越做越難,因為觀眾審美在拉高,對藝術創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透露,《重陽奇妙游》之后,團隊在籌備2022年河南衛視春晚的同時,也在做明年“中國節日”的整體策劃,未來還會征求國內傳統文化專家、藝術院團的建議,把這個品牌繼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