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新陣容、全新演繹的《日出》在新落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主劇場曹禺劇場開啟首場演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做演員,首先要學會正視自己的身份和榮譽。好演員首先是德行好,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并不斷提升、充實自己。應該看到,明星與演員有根本區別。明星或許可以帶來一時的流量,但流量無法為一部作品帶來長久的生命力,而演員的任務就是塑造好角色。
近幾年來,一些影視明星如流星一般隕落,屢屢令我驚詫不已。而馮遠征的這段話,則讓我恍然大悟——“明星與演員有根本區別”。
明星,通常是指在某區域或行業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影視明星當然也不例外。不能不說,那些跌落的影視明星中個別人原本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并不低。拍一部電影抑或電視劇,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收入,這些影視演員還能不算明星?影視明星當然首先是影視演員,不是影視演員又怎么可能成為影視明星?但“明星”的桂冠一俟戴上一些演員的頭頂,有的人從此便淡忘了自己演員的身份,并離演員的初心愈來愈遠。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馮遠征強調“明星與演員有根本區別”,可謂有的放矢。
那么,明星與演員的根本區別又在哪里呢?依筆者之見,至少在對待藝術創作的目的、態度、方法、結果的選擇與取舍上有著根本區別。
有的人爭當明星,其目的就是奔著不斷做大、做靚名頭,享受被捧著抬著哄著帶來的那份無可替代的“尊貴”,進而日入斗金、賺得盆滿缽滿的“愉悅”去的。與其說,他們相信“金錢不是萬能的”,倒不如說,他們更相信“沒有金錢則是萬萬不能的”。而有的人,一門心思想當個真正意義上的演員,尤其追求當一個好演員。因為只有扮演好了演員的角色,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才是對自己演技的高度肯定。自然,這也是對自己藝術人生的最大慰藉。
有的人一旦有了點小名氣,就開始以明星自居。更有甚者,僅僅是因為演了偉人的角色,便利用觀眾的樸素感情——演員與偉人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式的特殊情結,因此沾沾自喜、以為高人一等起來,耍大牌、逞威風,出行有保鏢前呼后擁,坐飛機非頭等艙不可。而不求當明星的演員,其態度往往截然不同。哪怕自己已有了一點成績與名氣,他們依然言行謹慎,唯恐自己的不當言論、不慎舉動影響了自己的演員形象。在他們眼中,觀眾是自己的衣食父母,離開了觀眾的支持和認可,自己的藝術生命如同無源之水。
有的人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給自己“造星”,以最好的效果給自己“造神”,他們總是削尖頭皮、動足腦筋,千方百計套近路、走捷徑,其最為典型的做法就是“筑飯圈”“造流量”“接廣告”“炒緋聞”“趕通告”及“刷熱度”,因為屢試不爽,于是加大了弄虛作假的手筆——只要有利于攏人氣、攢名氣、賺快錢,他們便一條道走到黑。而只求當一名演員者,其對待自我的方式,則是將自己的精力和聰明才智都投入體驗生活、積累生活,投入拜師學藝、鉆研琢磨,投入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投入自省其身、德藝雙馨。
毫無疑問,因為明星與演員彼此目的不同、態度不一、方法也不一樣,最終便有了分道揚鑣、大相徑庭的結果和結局。
是否可以這樣說呢——是爭做明星還是爭當好演員,各自所表現出來的對待崗位職業的目的、態度、方法和結果就是“分水嶺”和“試金石”?!懊餍腔蛟S可以帶來一時的流量,但流量無法為一部作品帶來長久的生命力,而演員的任務就是塑造好角色?!瘪T遠征的話頗耐人尋味——不做明星只做好演員,對藝術抱有敬畏之心,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創作上,弘揚工匠精神,保持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努力創作出傳得開、立得住、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決不讓“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任何生存的空間,理應成為一種文化向往和藝術自覺。